第六八一章 三言堂(第2/3頁)

馬宏已經道:“什麽事情都要咱們去擔心,咱們三個就是長了十個腦袋也不夠用。大局咱們已經定了,至若其他的具體事項,還是交給下面去辦吧。而且這也僅僅是咱們戶部拿出的章程,上面是否同意,還要聽朝廷的示下。”

楚歡此時忽然道:“部堂,如果準了西北的折子,西關道的豪族,卻又作何感想?”

“楚大人,這西關道豪族還存在嗎?”馬宏笑道:“都說西關道有西關七姓,如今這西關七姓流落四方,哪裏還成樣子。這西北的重建,還是要靠天山北山,西關道的豪族已經是靠不住了。”作勢便要起身來,楚歡已經笑道:“部堂,話可不能這樣說!”

馬宏本來屁股都已經離開椅子,聽聞此言,屁股重新落下去,先是微一皺眉,隨即笑道:“楚大人還有其他意見?”

楚歡道:“不敢,只是下官想著,這西北重建自是刻不容緩,但是常言道的好,急火攻心,若是事情辦得太極,怕是反會出現變故!”

“變故?”馬宏神情冷淡下來:“什麽變故?是有人要造反,還是有人要謀逆?”他端起茶杯,淡淡道:“東南那邊一頭亂麻,咱們戶部的精力也要放在那邊,西北的事兒,能早些辦掉,自然是早辦為好,夜長夢多,這要真是西北出了變故,後果不堪設想。”

楚歡道:“西北三道,重建的便是三道,其中又以西關道最為重要。戰火肆虐西關道,西關從上到下都是飽受磨難,常言道的好,大難之下,人心同德,這時候西關道上下看似一盤散沙,但是流落在外,卻都是互相照應,患難之情,非比尋常。如是一紙文書下去,容許北山天山兩道豪族進入西關,將西關豪族的地契變成了一紙空文,下官擔心西關上下恐怕是人心不滿啊!”

馬宏眼中一道光芒劃過,卻還是笑道:“楚大人是擔心西關的豪族不服吧?”

楚歡道:“這首當其沖不服的,自然是西關豪族。”

“楚大人多慮了。”馬宏笑道:“如今的西關豪族,今非昔比,是在算不得什麽。更何況朝廷是要著眼大局,為了顧全大局,總要犧牲一些東西。西關豪族手中除了那地契,什麽都沒有,難不成還要靠他們手中的廢紙去重建西關?楚大人,這取舍之道,不可不明。至若西關的百姓,他們對西關豪族也未必有什麽好感,朝廷允許北山天山二道豪族撥出糧食進入西關耕種,說到底,那也是為了西關百姓能夠生活下去,這是好事,西關豪族什麽樣子,我想西關百姓並不在乎!”看向郎毋虛,問道:“郎大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郎毋虛笑了笑,道:“是!”

楚歡道:“部堂所言自然不錯。不過廢了西關豪族的地契,那大秦各道手握地契之人多如牛毛,不知那些人將會作何感想?”

“事急從權嘛!”馬宏品了一口茶,道:“西北如今的境況,也只能出此下策了。”看著楚歡,反問道:“楚大人莫非是不同意西北的折子?”

“那倒不是。”楚歡搖頭道:“下官只是說出自己的淺見而已。下官以為,天山北山二道豪族要進入西關,也未必不可以,只不過事兒還得辦的委婉一些。”

“哦?”馬宏笑道:“願聞其詳!”

楚歡想了想,才道:“下官覺得,要讓西北真正穩定,至少要考慮到三種人。”頓了頓,才道:“第一,自然是天山北山二道的豪族,他們既然想要為西北重建做出自己的貢獻,朝廷自然不會潑他們的冷水,他們也是西北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自當重視。朝廷應允他們以糧租地,也就等若顧及了他們的報國之心。”

“另外兩種人呢?”

“第二種人,當然是西關道的百姓。”楚歡肅然道:“這恰恰是西北最不可忽視的根基。西北要重建,豪族出力,而百姓們才是重新恢復西北生產的力量。朝廷卻也要為他們的處境多加謀劃,只照顧到豪族,卻忽視百姓,西北依然難得穩定!”

“楚大人此言大有道理。”郎毋虛立刻道:“部堂,西北的百姓,特別是西關道百姓,咱們萬不可輕視。”

“楚大人的意思是?”馬宏凝視楚歡。

楚歡正色道:“豪族進入西關,他們出糧,這土地自然是要讓西關道的百姓來耕種,除此之外,戶部也該擬出章程。西關百姓家破人亡,處境比之關內要困難得多,朝廷若是免除賦稅,那可不是免除豪族的賦稅,而是免除百姓的賦稅,等到有了收成,免除的賦稅補給耕種的百姓,讓他們可以重建家園。”嘴角泛起淡淡的笑意,“兩道豪族不是說出糧只是為了幫著朝廷重建西北嗎?那好得很,據下官所知,我大秦各道的賦稅,平均下來,朝廷收繳三成賦稅,地主名義上也是收取三成,但是往往都在三成以上,這一次在西北,朝廷的三成賦稅免除,不過地方上要建設,朝廷無法往西北撥銀子,那麽其中兩成,可以交由地方官府收納,剩下的八成,豪族們依然是三成,百姓可得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