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一章 三十六塢堡(第2/3頁)

西關三道,本就不是盛產糧食的地方,自產的糧食一直都無法支撐關西的需要,每年還需要從關內運糧過來,不過按照目下的局勢,關中就算有余糧,也只會往東南運過去,而不是調到西北來,對於帝國來說,東南近在咫尺,天門之亂對帝國京都的威脅太大,帝國的一切資源,都要以東南戰事為先,西北山高路遠,在帝國被邊陲,而且西梁大軍已退,相比起東南的局勢,西北在朝廷眼中的分量自然會輕很多。

北山和天山二道,雖然沒有遭受西梁軍的直接破壞,但是因為大批難民的湧入,而不少難民直接從流民變成亂匪,在天山、北山打家劫舍,實際上也是經受了西梁軍入侵的間接破壞,只是損失並不像西關道那樣大。

北山和天山二道,勒緊褲腰帶,倒也能夠湊合著撐過去,但是西關的情況明顯不同,西關四州的其中三州直接遭受破壞,房屋被毀,田地被破壞,糧食牲畜更是幾乎被劫掠一空,灰茫茫一片真幹凈,西關從上到下都明白,想要子孫後代活下去,就必須要先撐過眼下這一年,從外面得來的糧食,大部分都要用作糧種,如果不能省出糧種用於耕種,來年便沒有盼頭,眼下若是將得到的糧食用來填肚子,那麽接下來所有人就只能等死。

糧食要種下去,老百姓就只能撐過這一年,在來年收成之前,西關將一直處於缺糧斷食的狀態,西北本就苦,再缺糧少食,餓死人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那西北軍呢?”楚歡皺眉道:“西北軍現在情況如何?先前西北軍一直都是在寧山一線……!”

“哦,據說余老將軍去世前,已經做了安排。”周仁康解釋道:“西梁人打進來之前,雁門關有十萬守軍,打到後來,剩下不過三四萬殘兵敗將,余老將軍從關內調動了幾萬衛所軍過來,將西北軍的舊部也都收攏好,余老將軍去世後,幾萬西北軍將士都已經調到了雁門關那邊,余老將軍從關內帶來的人馬,暫時還沒有撤回關內,他們也還在寧山那邊駐紮,不過前些時日聽說消息,西北軍損失太大,要補充兵馬,雁門關只靠那幾萬人實在不成,西梁人反復無常,也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打過來,所以衛所軍很有可能要調到雁門關去,補充西北軍的兵力……總督大人,這也是下官聽他們胡亂說起,不知道是真是假……!”

“本督暫時也不大清楚。”楚歡皺起眉頭,調兵是兵部的事情,兵部擔心西梁人去而復返,從他們的角度來說,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楚歡心中清楚,西梁的摩訶兄弟正在打的你死我活,還有那個艷麗狡猾的古薩大妃,西梁九部已經分裂,內亂廝殺,摩訶藏就算才能出眾,想要鎮壓內亂,抓住大權,也不是三兩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按照楚歡推測,西梁人甚至在五年之內都無力往中原而來。

周仁康笑道:“不過衛所軍在關內也是坐著吃軍糧,還不如調在雁門一線守疆衛土。朝廷無力救援百姓,但是西北軍的供給,總不對短缺的。”

楚歡問道:“西北軍的糧草物資,都是朝廷供給過來?”

“一直是這樣。”周仁康道:“帝國四大倉,西山那邊的陳揚倉,一直都是儲備給西北軍的軍糧,朝廷的供給倒沒有出問題,有時候因為特殊原因耽擱了補給,朝廷也會從西北當地的官倉調運糧食送到西北大營,然後再從陳揚倉補進過來……不過現在西北官倉早已經沒有存糧,只能從陳揚倉那邊調過來……!”

楚歡心中暗嘆,周仁康是小小的知縣,他只知道西北軍的供給是從關內的陳揚倉調過來,可是他哪裏知道,如今陳揚倉早已經空空如也,楚歡在戶部的時候,就調閱過四大倉的庫存,四大倉中,支撐遼東赤煉電的吉平倉糧食就不足,河北的孝陵倉,用來支撐韓三通打青天王,金陵倉雖然還有存糧,卻不敢輕易動彈,恰恰是因為金陵倉不能輕易動彈,所以戶部一度從陳揚倉調糧,陳揚倉之前一直支撐西北對抗西梁,早就支撐不住,再加上往東南調運一些,已經是空空蕩蕩,西北軍等著從陳揚倉送過來的軍糧,可是他們卻哪裏知道,陳揚倉已經是無糧可送。

楚歡知道這種事兒絕不能透漏半句,他此前是戶部侍郎,知道陳揚倉空了,倒也無妨,可是若被其他人知道,特別是被西北軍知道,那後果不堪設想,軍心一動,後果是災難性的,楚歡只求朝廷不要太過糊塗,只想著東南,若是忘記了調運糧食送到西北邊陲,西北軍鬧起兵敗來,自己可是有些撐不住。

雖然西北軍也一直缺糧少食,曾經一度甚至有西北將士餓死,但是好歹朝廷也還是往西北斷斷續續送過來軍糧,即使如此,也聽說西北軍軍心不大穩當,如果他們當真知道軍糧完全斷了,不拎起刀子造反那才是怪事,當兵為吃糧,現在不求吃飽,若是連活命的糧食朝廷都無法供給,西北軍那些漢子們也就不會想著為朝廷賣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