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六章 民以食為天(第2/2頁)

“什麽?”

“馬匹!”公孫楚正色道:“大人正在擴建禁衛軍,如果維持目前的狀況倒也罷了,可是一旦繼續擴建風字營,那麽風字營的戰馬都需要馬料,戰馬不同人,每天消耗的口糧不在少數,而且越是好馬,所需要的食物也就要越好,甚至要用精料去喂,這可也算是一筆大的開銷。”

楚歡道:“風字營的擴建,勢在必行。西北戈壁上,一馬平川,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就無法保證西關的安全,如果連西關的安全都無法保證,那麽所謂的安居樂業就無從談起。”

公孫楚點頭道:“大人說的是。”隨即嘆道:“西關之前遭受到的傷害太重,也幸好朝廷免了咱們三年的賦稅,否則情況更不容樂觀……如果真要完全恢復過來,沒有個三五年時間,實在很困難。”

楚歡若有所思,身為一道總督,他現在更加明白真要治理一方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飽經戰火過後百廢待興的西關道。

作為一道的父母官,首先便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這看似簡單,其實卻是最根本的問題,解決了吃飯問題,許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反之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問題,所有的問題也就出現,餓死百姓固然是必不可免,更為恐怖的是,沒有飯吃的老百姓,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搶掠造反。

楚歡很清楚,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保證,自己想要振興西關,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都只是夢幻泡影,將士數量再多,戰鬥力再強,後勤跟不上,必然不存在什麽所向披靡的強大軍團,一支強大的軍團,其建立的基礎,首先便是有強大的後勤保證。

楚歡其實也一直在考慮吃飯問題,他之前就想過,是否可以在耕地上種植收成更多的糧食,例如土豆、南瓜等產糧極高的農作物,只是一經打聽,才知道這些後世稀松平常的農作物,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沒有出現。

楚歡也明白,這些農作物,都是從外面傳過來,想著西域曾經也和中原有過貿易,那些農作物卻還沒有傳過來,實在有些遺憾。

“公孫大人,還有沒有其他法子解決糧食問題?”楚歡神情嚴峻,“缺口太大,根本無法填補。”

公孫楚道:“這事兒下官也已經想過多日,一百萬石糧食實在太少,雖說多種下糧種,對來年會有大大的幫助,但是對於許多來百姓來說,當前的糧食都解決不了,誰還能等到來年?現在餓死了,來年就算是糧倉堆滿了糧食,對他們又有何意義?百姓的難處,咱們也要體諒一些,所以……實在不成,只能減少耕地面積,從糧種之中截下一批出來,用於百姓的口糧……雖說這樣來年的糧食收成會遭受不小的損失,可是不這樣做,下官只怕今年還會餓死很多人,而且還會有百姓起來造反……!”

“公孫大人言之有理。”老太爺微微點頭,“楚督,糧食盡可能往良田種下去,太過貧瘠的沙地,咱們就盡量少耕一些,分到沙地的百姓,咱們在口糧上就多給一些救助……不過就算是這樣,缺口還是太大。”

“等到來年春天,萬物復蘇,野草之類的也可以充饑。”公孫楚道:“能用野生的食物頂上兩個月,也能彌補不小的缺口。”

“是否還能從關內調出來糧食?”楚歡沉默片刻,問道:“以前西北缺糧,不都是從關內調糧?”

公孫楚搖頭道:“若是換做從前,朝廷倒是可以幫忙解決一部分,但是現在的情況與往年不同。大人知道,西梁人打過來的時候,朝廷倒也是從關內調運來了大批的物資,從糧食到輜重,確實不少,那兩年調運過來的東西,等若是以前十年對西北的援助。這些物資,大部分都是從西山道和安邑兩道調運過來,據下官所知,這兩道如今也是元氣大傷,帝國四大糧倉之一的陳揚倉如今已經空虛,就算他們今年有了收成,也要顧著自己本地的百姓,否則他們自己那邊就要出亂子。再加上東南天門道還在鬧事,河北青天王更是禍亂河北,河北道是帝國的糧倉,青天王這樣一折騰,河北不但不能往國庫裏填充糧食,反倒要從朝廷往河北調糧平亂,這樣一來,朝廷就算想要援助西北,卻也是無糧可調。”

楚歡點頭,這一點他倒是明白,他在戶部的時候,就知道帝國四大糧倉已經存糧寥寥,那時候河北的動靜還沒有多大,如今河北鬧成這個樣子,國庫只怕更是空虛無比,想要朝廷調糧到西北,當真是癡心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