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七章 梁子河(第2/2頁)

西關的戰略,軒轅勝才自然是清楚,一旦開戰,西路軍將會竭盡全力抵擋天山軍的進攻,給南路軍爭取時間,西關的生死存亡,真正來說,並不在西路,而是取決於南路,一旦青唐這邊的南路軍能夠在最快的時間之內解決北山軍,爾後集中兵力與天山軍進行決戰,西關還有一絲生機,可是一旦這邊戰事陷入僵局,西路軍無法抵擋住天山軍,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軒轅勝才心裏現在不是去想能不能打贏這場仗,在既定戰略之中,這場與北山軍的較量,只能勝不能敗,他現在要想的,是如何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擊垮北山軍。

軒轅勝才手下倒是有部將提出建議,趁北山軍立足未穩,率先對北山發動突然襲擊,殺北山一個措手不及,畢竟北山軍人數雖眾,但是真正的精銳卻並不多,對於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士來說,如果是順境之中,或能遵令行事,可是一旦遇上逆境,敗軍很容易就會變成潰軍。

北山軍已經集結在丹陽,只要集中兵力,對丹陽發動一次突然襲擊,全力攻打,只要能夠奪下丹陽城,北山軍必然全線潰敗,軒轅勝才甚至想過,拿下丹陽,大可以趁勢南進,在北山軍還沒有重新集結之前,直接攻下信州俞昌城,生擒肖煥章,如此一來,大事可定。

軒轅勝才當時就覺得這是紙上談兵。

他畢竟出身武勛世家,雖然還沒有真正經歷過殘酷的大戰,但是有些道理卻很明白,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沒搞清楚,就開始使用武力,後果只能是兇多吉少。

肖煥章雖然調軍邊界,但是畢竟沒有一兵一卒踏過梁子河,而且北山官方也沒有任何一人說要對西關用兵,雖然形勢瞎子都能瞧出問題,但是在沒有正式拉開戰幕之前,許多事情,就只能去做啞巴。

兵馬交鋒,首在一個氣,所謂的氣,便是士氣,常言道的好,正義之師,所向披靡,倒也不是說正義之師有多厲害,只因為所謂的正義之師,無論將士還是平民百姓,都會覺得他的殺戮有理,占據了道理的上風。

秦國雖然動蕩不堪,整個帝國就像一個火山口,火山隨時噴薄而發,但是至少在名義上,西北三道還是秦國的疆土,西北三道的官員,還是大秦的官員,西關在沒有任何名義的情況下,出兵攻打丹陽,便是在老百姓的眼中,那也是楚歡窮兵黷武,悍然起兵,到時候北山和天山必然是大做文章,就是連那些西北士人,也會對楚歡大為失望,整個西關,必將陷入被動。

楚歡下過軍令,北山軍只要沒有踏過梁子河進入西關境內,便不可輕舉妄動,軒轅勝才自然是明白楚歡的苦心。

誰都知道,兩軍交戰,誰若是占據先手,自然是占據了有利的局面,可是這對當前的西關來說,並不是很適用。

西關在北山和天山兩路威脅之下,本就要處處小心,若是力敵,兇多吉少,所以才竭力按兵不動,以爭取百姓的支持,一旦在敵人尚未有任何動作之前,率先開戰,那必然是得不償失,楚歡面對如此困境,不單只是靠西關軍,還要靠西關百姓上下齊心,失了民心,這一戰必敗無疑。

而且奇襲丹陽,也未必是十拿九穩,軒轅勝才沒有忘記北山也有諸多戰將,肖煥章手下頭號戰將羅定西早已經是聲名在外,有勇有謀,據他所知,羅定西現在已經抵達丹陽城,羅定西是身經百戰的驍將,他既在丹陽,自然也不可能不防備西關軍會先發制人,一旦西關這邊真的率先發動襲擊,卻不能一舉攻克丹陽,接下來的事情定然是十分麻煩,很容易就會讓戰事陷入僵局。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軒轅勝才很懷疑肖煥章看到西關的反應之後,是否真的還會全力出兵攻進西關境內。

畢竟肖煥章為人謹慎,西北三道鼎足而立,最難受的只能是天山朱淩嶽,可是一旦西關和北山開戰,朱淩嶽將會是收益最大之人,無論是西關還是北山,都將不符合自己的戰略利益,所以軒轅勝才很懷疑,北山集結兵力於丹陽,而西關迅速做出反應,調軍至青唐,看到這邊的反應,肖煥章是否還會固執地挑起北山與西關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