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四章 天道(第2/2頁)

楚歡已經肅然道:“叔公,我心裏明白,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在西關站不住腳。”

皇帝的意圖,楚歡早已經清楚,無非是看到朱淩嶽在西北成了氣候,朝廷雖然沒有精力來處理西北,但是卻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才派自己來攪亂西北,可能的話,達成西北的平衡,遏制朱淩嶽的發展,朝廷這明顯也是無可奈何之策,或許這是朝廷沒有辦法的辦法,甚至於朝廷本身也沒有想過楚歡能真正遏制朱淩嶽,只是希望以楚歡的能耐,盡可能延緩朱淩嶽的發展,阻擾朱淩嶽獨霸西北,為朝廷爭取一定的時間。

說到底,朝廷派楚歡到西北,實際上就是將楚歡扔進了鬼門關,在朝廷心思,楚歡如果有能耐,便稍微延緩朱淩嶽的擴張勢頭,如果沒能耐,自然是在西北死無葬身之地,或許當時所有人都是這麽想,包括朱淩嶽在內,也許都會覺得楚歡只是朝廷派來的一個棄子而已。

可是結局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楚歡不但沒有死在西北,反而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了西關,此後更是破北山,定天山,如今在西北上時機已經擁有了一言九鼎之權,這個結果,不但別人沒有想到,楚歡自己或許也不會想到,但是他卻清醒地知道,這一切固然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卻也絕對少不了以西關七姓為首的西關士紳幫助。

因為西關七姓的大力支持,西關的士紳階層才接納了楚歡,在楚歡還沒有完全掌握西關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幫助,才讓他的政令得以貫徹施行,僅均田令來說,如果沒有西關七姓率先站出來支持楚歡,也率先接受檢地,楚歡的均田策必將很難推行下去,均田令一旦無法推行,楚歡也就不可能得到西關百姓的擁護和敬畏,沒有西關百姓的擁護,楚歡也就不存在根基,楚歡沒有忘記,在與朱淩嶽決戰之前,自己麾下士兵便說過,他們願意跟隨楚歡拼死廝殺,其目的,就是因為家人能夠分得土地,以後不再忍饑挨餓。

楚歡的根基,已經牢牢打上了西北的烙印。

“當年雁門關鎮守十萬大軍。”老太爺緩緩道:“你想想,雁門關雖然是第一雄關,可是需要養這麽多人?每年耗費的銀子需要多少?這些銀子,西北的老百姓又要拿出多少?十萬大軍,固然也是為了提防西梁人,但是真正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鎮住西北,道理很簡單,打從一開始,秦國就從沒有真正信任西北,而西北,也沒有真正歸附秦國。”他輕撫白須,“秦國鐵騎可以鎮住西北人的身體,讓他們不敢說話,但是要收服人心,從來都不是靠武力。”

“是啊,武力可以讓人暫時屈從,但是想要真心歸順,武力並無作用。”楚歡感慨道:“叔公,今日教誨,我獲益匪淺。”

老太爺哈哈一笑,才道:“楚督,你到西北之後做的事情,西北百姓拍手稱好,你該了解他們的心思,民即為天,順天者生,逆天者亡,這個道理,楚督你比老夫更應該明白。”他擡起頭,此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似乎是自語,又似乎是對楚歡所言:“秦國回天無術,而西北……也需要新的主人,這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