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零章 奇兵(第2/2頁)

“西北貧瘠,雖然西北人好勇鬥狠,但是後勤難以支撐他們長時間征戰。”一名官員冷笑道:“封鎖了西谷關,將他們困死在關外,用不了多久,西北定然會發生內亂……!”頓了頓,才道:“反倒是遼東赤練電,殿下不得不防!”

沈客秋也點頭道:“赤練電麾下有我大秦最強的騎兵軍團,而且糧秣充足,若是他起兵反叛,以朝廷目前的實力,不好對付!”不等別人說話,立刻道:“不過當務之急,殿下應該及早昭告聖上駕崩的消息,而後立刻登基,新君登基,布告天下,昭告安民,對民心未必不是一種激勵。”

其他幾名大臣紛紛道:“沈大人所言極是,殿下應該早登大位,如此一來,才能讓乾坤正定!”

太子神色平靜,若有所思,沈客秋繼續道:“殿下登基之後,便可以名正言順詔令天下。赤練電心思如何,殿下只要一道調令,便可以知曉!”

“哦?”

“老臣得知,遼東軍雖然正在平剿河北青天王,可是遼東騎兵的主力並未從遼東調出。”沈客秋道:“殿下只要向赤練電下一道調令,令他調出遼東主力,全力攻打河北,如果赤練電聽從調令,以遼東軍的實力,要平剿青天王,困難並不大,不但可以借助遼東軍剿滅青天王這禍害,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削弱遼東軍的實力。”

薛懷安皺眉道:“若是赤練電不聽從調令呢?”

“那就證明赤練電必然存有反心。”沈客秋肅然道。

薛懷安神情凝重道:“可是如此一來,赤練電反心一明,朝廷如何應對?河西這邊雖然兵馬不少,可是比起遼東軍,還是遠遠不及。”

沈客秋猶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太子察言觀色,自然看出端倪,道:“沈大人,你有什麽話,但說無妨,為國謀事,便算說差了,本宮也不會責怪。”

沈客秋神情嚴峻道:“殿下,赤練電若是忠心朝廷,自然是朝廷之福,可是如果他當真要謀反,正如薛大人所言,實在是朝廷最大的威脅,遠比天門道、青天王甚至是楚歡之流的威脅要大得多,朝廷也只能傾盡全力,利用一切手段平定遼東。”

太子微一沉吟,終是輕嘆道:“當年父皇將赤練電安排在遼東,乃是為了讓他鎮守邊陲,可是沒有想到,今日竟然成了朝廷的大患。如果赤練電對朝廷忠心耿耿,遼東軍為朝廷所用,本宮手握河西和遼東兵馬,要平定叛亂,實在不是困難之事。”頓了頓,才道:“諸位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本宮也對你們直言相告,以河西軍的實力,想要抵擋住遼東軍都存在困難,就不必說平定遼東。”

不少臣子都顯出黯然之色。

想當初大秦帝國雄兵數十萬,所向披靡,無論是西北軍還是遼東軍,都是能征善戰,在京城更是駐紮了精銳的十二屯衛軍,四大名將,也都是獨當一面的擎天大將,可是短短數年之間,東南天門道之亂和河北青天王之亂,將朝廷的十二屯衛軍消耗殆盡,四大名將,僅赤練電碩果僅存,而且居心難測,帝國最強的兩大邊軍,西北軍和遼東軍,也都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沈客秋猶豫一下,似乎下定決心,終於道:“殿下,老臣以為,僅憑河西之力,確實很難應對遼東軍,可是……另有一支兵馬,算得上是奇兵,未必不能幫助太子穩定大局。”

“另一支兵馬?”眾人面面相覷。

當今天下,能夠與遼東軍相抗衡的,除了河西軍,便知有西北軍,太子既然說西北楚歡已經謀反,又從何而來另一支可以與遼東軍相抗的兵馬?

太子盯著沈客秋,似乎也不明白,問道:“沈大人說的是哪路兵馬?”

“高麗!”沈客秋終於道:“殿下,今時今日,如果當真要對付遼東赤練電,為何不利用高麗人?”

眾人聞言,都是驟然色變。

一名官員忍不住道:“沈大人此言差矣,我大秦之事,自有大秦解決,又如何要去尋求區區高麗小國幫忙?而且高麗人兩面三刀,言而無信,又如何能夠相信他們?”

便有幾名官員微微點頭,顯然是對沈客秋所言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