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七章 左右為難(第2/3頁)

兩三萬筋疲力盡的遼東軍占據了河西東邊的倒馬城,這是河西最東邊的一座縣城,遼東軍到來之時,幾乎是一座空城,沒有任何兵馬駐守,輕而易舉占據了這座縣城。

遼東軍攻打燕山,穿過燕山,第一座稍具規模的便是倒馬城,城中的百姓自然早早就知道大難臨頭,秦軍為了補充供給,在城中百姓尚未離開之時,早已經將城中的錢糧物資征調一空,大敵當前,自然也顧不得百姓生活,而城中百姓卻也紛紛向西或者向南逃亡。

實際上不單是倒馬城,文普下令東部各城池都要籌集糧草物資供應前線,雖然物資匱乏,但蒼蠅也是肉,文普的軍令下達,各城池的官吏少不得借此大動幹戈,大肆盤剝百姓,各城百姓卻是紛紛逃往,東部大大小小諸城,早已經是人去城空,凋零無比。

莫無益倒也想過進入河西之後以戰養戰,就地籌集物資,等到了倒馬城,便知道這只能是一廂情願,空空蕩蕩,留下來的只是些實在無法走動的老幼而已。

好在人們離開的時候,並沒有將城池付之一炬,否則在這天寒地凍的時日,遼東軍連棲身避寒之處都沒有。

遼東軍並沒有因為攻破燕山而士氣大振,莫無益也同樣沒有因為占據了倒馬城有絲毫的興奮,反倒是愁煩不已。

他心裏很清楚,雖然在赤煉電的軍令下,遼東軍將士不敢違抗,拼死奮戰數月,但是軍中的士氣卻是越來越衰弱。

他更加清楚,遼東軍內部,其實已經是暗流湧動。

遼東軍一直分為兩大派系,遼東本土派和外來派從來都是明爭暗鬥,而赤煉電身為遼東總督,對軍隊的控制卻也是采取平衡之策,並沒有壓制兩派人馬的爭鬥。

赤煉電當年率領三萬大軍東進,征伐遼東,最終將高麗人驅逐而去,而赤煉電也自此坐鎮遼東,一開始的時候,自然就是憑借這幾萬嫡系人馬。

但是要想控制遼東,自然要安撫遼東本土百姓,若要長期鎮守,更是要融入遼東系士紳系統,僅靠嫡系人馬,想要讓遼東上下一心,東拒高麗,北擋夷蠻,無疑是天方夜譚。

雖然以追隨他來到遼東的嫡系人馬作為核心,但是隨著兵馬擴充,遼東本土子弟也漸漸進入遼東軍內,而且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二十年下來,遼東三騎除了赤備突騎幾乎清一色是當年追隨赤煉電的嫡系,黃甲虎騎和黑甲狼騎卻是本土派占據絕對優勢。

雖然赤煉電對自己的嫡系軍團更為信任,但是要想在遼東穩住,人脈以及各項資源,卻還是要遼東本土大力支持,遼東系將領在軍中的話語權也是日益加重。

前番遼東變亂,莫無益卻也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痛下殺手,將軍中大批的遼東系將領予以清除,目的固然是為了控制整個遼東軍,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也是讓遼東軍的力量大大削弱,而且已經引起遼東軍兵士的不滿。

畢竟都不是傻子,清除的將領,幾乎都是遼東系將領,那些遼東本土兵士看在眼裏,心中又如何不怒?只是在赤煉電的威勢之下,敢怒不敢言。

也正因如此,燕山之戰的時候,莫無益根本不敢將主攻任務完全交給遼東本土兵馬,若是這樣做,在遼東本土兵馬眼中,莫無益自然有用兵偏私之嫌。

畢竟燕山之戰,艱難無比,沖在最前面,與送死無疑,如果只用遼東本土兵馬,卻將嫡系兵馬留在後面,就等若是讓本土兵馬送死,卻保存嫡系派的實力,軍中的變故,已經讓遼東兵士大為不滿,如果還要這般做,即使有赤煉電的威勢在上,卻也難免會發生兵變。

所以莫無益為了安撫遼東兵士的怒氣,只能派出嫡系將士與遼東兵士共同作戰,也因此造成了嫡系將士大批的死傷。

遼東軍能夠拼死奮戰,攻破燕山,歸根到底,無非是將士們敬畏赤煉電,遵從赤煉電之令,卻並非因為敬服他莫無益。

可是幾個月下來,指揮作戰都是他莫無益,軍中將士私下裏已經有閑言閑語,無非是如此慘烈之戰,死傷無數,身為遼東總督的赤煉電卻遲遲不見蹤跡,幾個月下來連一面都沒有出現,這實在是於理不合。需知一直以來,赤煉電對軍隊極其在意,莫說像這樣大的戰役,平日裏就是軍中舉行大規模演練,赤煉電也會親自到場。

赤煉電行伍出身,對兵士十分愛護,身為總督,卻幾乎每個月都會抽出幾天時間在軍營中度過,與將士們同寢同食,也正因如此,才會受到遼東將士們的敬畏。

但是如今赤煉電只有軍令頒布,人卻不見蹤跡,二十多年來,從無出現如此詭異狀況,軍中自然不乏精明之人,難免會在私下嘀咕,卻也因此讓遼東軍看上去似乎上下齊心,但內裏卻已經是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