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零六七章 毗奈耶(第2/2頁)

楚歡恍然大悟:“那地面上第一層,自然就是供奉歷代羅漢的骨灰。”

羅多道:“正是。”也不扭頭,依然邊行邊道:“而地面下的那一層,也就是六道塔的底層,便是禁錮之地,我們稱之為毗奈耶!”

“毗奈耶?”

“按你們的話說,可稱作戒律之地。這毗奈耶乃是我心宗第一懲處之所。”羅多道:“雖然自大波羅居士創立心宗至今,八部眾一直都是心宗的護法,但是因為佛學深淺不同,卻也有一些弟子墮入邪道,背離了心宗佛法,甚至犯下了心宗斷然不能允許的罪孽,此種情況下,就必須按照心宗傳承下來的法規予以懲處。”

楚歡問道:“是否心宗弟子違背了法規,都要進入毗奈耶?”

羅多搖頭道:“自然不是如此,毗奈耶只是針對於八部眾,羅漢金剛以及普通弟子,即使觸犯了法規,自有其他懲處的方法。即便是八部眾,也並非觸犯法規便要進入毗奈耶。”此時距離六道塔不過十步之遙,羅多停下腳步,緩緩道:“戒律滅諸過非,或雲滅,如世間之律法,斷絕輕重之罪者,故雲律調合身語意之作業,制服諸要行,故雲調服。”

楚歡聽得雲山霧罩,頗有些疑惑,羅多已經解釋道:“八部眾乃是心宗護法,在西域諸國威望極高,也各有法場。佛母與聖王坐鎮於蓮花城,而佛陀國卻並非只此一城,自上至下,整個佛陀國共有十三座城,而信奉心宗的西域諸國,如今亦有數十之多,大大小小,加起來不下於數百城。”微一沉吟,才繼續道:“佛陀國以佛母為尊,只是決斷盡由聖王,這自不必說,然則西域諸國政事俱有其國君,而佛事,卻是需要八部護法。”

楚歡皺眉道:“大哥的意思是否說,諸國關於佛法宗教之事,都是由心宗八部眾決斷?”

“正是如此。”羅多道:“每年各國都會有不少的祭祀之事,便是新君登基、國君婚娶等諸多事宜,都需要護法神祇賜福。就譬如往西北的烏呲國,早在烏呲國以心宗為國教之時,佛母便賜其護法神祇為迦樓羅,所以烏呲國的諸多佛事,便都有迦樓羅部承擔,迦樓羅若是不能親自到場,也必然要派迦樓羅部中人前往主持,而烏呲國,舉國上下的護法神祇便是迦樓羅!”

楚歡聞言,陡然想到什麽,不禁道:“原來如此,難怪在鬼方的時候……!”卻並沒有繼續說下去。

“鬼方?”羅多終於轉頭看過來。

楚歡道:“在中原安邑道,有一群人,乃是西域後裔,他們自稱為鬼方人,如今在中原居住了數代,卻還是保持著一些西域的傳統與信仰。我在他們那裏瞧見了摩呼羅迦的雕塑,他們自稱那是他們的護法神祇,當年我並不明白,現在才知道是這麽回事。”

羅多含笑道:“如此說來,那些人的先輩在西域之時,他們的國家的護法神祇便是摩呼羅迦,國中的諸法事,都是摩呼羅迦部主持。”頓了頓,才繼續道:“八部眾處理諸事,心宗自然也有一套法規,以規範他們的言行,大小法規,若有觸犯,自有龍部監督執法,然則八部眾若是觸犯心宗三大戒,就必須要經受最嚴重的審判。”

“三戒?”

“佛門教派眾多,各自佛義不盡相同其毗奈耶……也就是戒律也各不相同。”羅多正色道。

楚歡立刻道:“是否就如同中原禪宗那般有四大戒。”

“禪宗四本戒,乃是殺、盜、淫、妄。”羅多道:“這其實是禪宗四大根本戒,屬於小乘道的修行戒律,不是佛教的四大根本戒律。修行佛法要發大心,修大乘的五戒十善,發菩提心,救度眾生的心,只有修行大乘佛法才能得終究解脫。不過身處人間道,心宗的三大戒,也是率屬於心宗自身的小乘三戒,與禪宗倒是大為相仿。”

“那心宗三大戒是什麽?”

“或者說是八部眾的三大戒,是為殺、淫、背!”羅多神情肅穆,“濫殺無辜者、身心淫穢者、背棄心宗者,這便是心宗八部眾三大戒,觸犯心宗其他戒律,各有懲處之法,然則八部眾一旦觸犯此三戒,便只有兩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