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赫斯曼的奮鬥(第2/2頁)

大街上商店和餐廳都門可羅雀,有一半幹脆關門歇業了——實際上這些商店和餐廳也沒有足夠的貨品可以出售。只有供應配給物資的店鋪前面排著長隊……對德國而言,這場世界大戰進行得太漫長了,規模也太大了。戰前的儲備物資早就消耗一空,而太多的勞動力變成了扛槍的士兵,也讓德國的生產遭遇了重創。而且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德國也無法從海外購入急需的物資。

各種因素疊加,讓德國的供應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僅普通民眾很難得到足夠果腹的食品,就連赫斯曼住的那所陸軍醫院的病號飯都變得有些糟糕了……看來這一次戰敗是不可避免了。

那麽下一次世界大戰呢?那可關系到自己會不會不上絞架,一定得好好琢磨!

赫斯曼上尉的眉頭漸漸凝成了一團,腦海當中浮出的都是後世帶來的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記憶,還有後世軍事論壇上各種對二戰德國的深入分析。

如果丟開民主啊,自由啊,反法西斯啊這面高大上的旗幟不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都是後發強國挑戰那些早就把世界瓜分完畢的老牌帝國——主要就是英美兩家,如果攤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地圖看看就知道,世界上那些未開發和不發達的地盤,有一多半是英美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

其中英國的地盤最大,號稱日不落,殖民地遍天下!還擁有印度和南非(出產黃金)這兩塊富得流油的土地。而且大英帝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是大洋的主人!

而後世那個民主燈塔美利堅的殖民地倒不算多,但是勢力範圍卻不小——人家可是號稱美洲是美洲人的,除了加拿大和幾塊不大的由歐洲人控制的殖民地,整個美洲都可以算是美利堅的勢力範圍!

另外,美國在太平洋上還有夏威夷和菲律賓兩塊重要的殖民地,他們的本土又富庶遼闊。足夠支撐起世界上最龐大的經濟體,前途必然無量。

另外,美利堅在文化、思想、制度和資本等方面,和大英帝國是相當接近的!

按照後世一些非主流經濟學者們的說法,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帝國,都是被大資本、大財團所操縱的國家。而資本在英美之間並沒有什麽界限,因此世界的統治權從英國轉向美國,對這些躲在幕後的財團而言並沒有什麽不同——他們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本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利用美國這個殼,繼續統治世界!

但是世界的統治權如果轉移至奉行國家主義的德意志帝國之手,那對英美財團而言無疑是世界末日——德國雖然也有許多赫赫有名的大財團,但是統治德國的始終是奉行國家主義的陸軍,而不是財閥。

如果說在英美是財團擁有國家,那麽在德意志就是軍隊擁有國家。財團必須要為軍隊和國家服務,而不是相反。

正是基於這一點,統治美國的大財團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英國在世界大戰中被美國以外的國家搞得一敗塗地!更不願意看到一個被德意志國家主義者統治的歐洲大陸的出現……

根據這套理論,兩次世界大戰的本質就是國際資本主義和後發強國的國家主義之間的鬥爭。

而兩次鬥爭的結果都是後發國家的國家主義完敗!在後世的某些鍵盤政治家看來,這是存在一定必然性的——因為國際資本主義一方在世界大戰中是團結的,被大資本和大財團支配的英美之間雖然存在國家利益上的矛盾,但是矛盾終究沒有轉化成對抗。相反,被國家主義支配的歐洲後起強國之間卻展開殊死搏殺。

同樣被國際資本主義壓制的後發強國,譬如德國和俄國(包括奉行一國社會主義的蘇聯),在世界大戰中非但不能聯合,反而相互廝殺,流幹了鮮血,成了美利堅這個國際資本主義的“天選之國”登上霸主寶座的墊腳石。

“真是一個悲劇啊!”赫斯曼痛苦地哀嘆了一聲,仿佛已經看到絞刑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不行!不能讓萬惡的美帝國主義把我吊死……一定得想個什麽辦法!”

他嘟嘟囔囔說著中國話的時候,馬車突然停了下來,然後就是上了年紀的車夫在叫喊:“上尉先生,柯尼希廣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