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貨幣戰爭(十六)(第2/2頁)

因此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簡直是慢性自殺!而吸收美國資本來償還債務,則會讓歐洲國家的經濟依賴美元資本。而且借貸美元和吸收美元資本這兩種方法,一樣會讓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所以當凱恩斯看到德國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具體方案,頓時就是眼前一亮。這個方案才是真正一勞永逸解決103億4千萬美元債務的辦法——把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德國汽車、飛機和其它什麽東西賣去美國!

如果美國人堅持貿易自由,那麽就用低價傾銷(賠償物品對英國來說沒有什麽成本)的辦法。如果美國人搞貿易壁壘,那麽英國就可以領導歐洲去和美國理論,讓美國人在減免債務和接受德國抵債物品之間做出選擇……

……

“對於‘實物償還原則’和‘歐洲代工廠計劃’,我們原則上是同意的。”

在威廉街外交部的一間會議室裏,赫斯曼終於聽到了他這些日子最想聽到的話!

凱恩斯終於點頭了!他是英國最權威的經濟學家,他點了頭,英國政府一定也會點頭。

“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法國一定會支持。”凱恩斯說這話的時候表情非常輕松——因為法國是有“精神分裂症”的,他們的大右派政府已經陷入危機了(政府危機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最常見的),很快就要換成好說話的左派聖母上台了。

“如果法國願意支持,我們將用以下這些方法解決目前的危機。”凱恩斯接著說出了英國政府的條件,“首先,我們必須要監督德國的中央銀行和財政部。德意志帝國銀行必須脫離政府管轄,變成一家獨立的中央銀行,其中50%的決策者要由外國專家出任。

其次,德國發行同英鎊掛鉤的新馬克,新馬克的第一筆準備金通過借款從英格蘭銀行獲得——以德國帝國銀行手中的少量黃金為抵押。用價值2000萬英鎊的黃金換取了5000萬英鎊的貸款。再以這5000萬英鎊為準備金,發行10.206億新馬克。此後新馬克的發行也必須采取這樣的原則:德國帝國銀行在英格蘭銀行中擁有多少英鎊,才能夠發行相應數量的馬克!

第三,為了讓德國恢復工業生產,英國政府將會幫助德國以關稅、煙酒糖專賣稅、鐵路收入以及工商企業稅為擔保,發行最多10億英鎊的長期債券。

第四,德國的賠款總數最後應當少於1000億金馬克,並且改以英鎊計價,大約是49億英鎊。必須以實物償還,其中煤炭不少於30%,其他工業品占70%,具體償還計劃由德國和英、法、比、意等國協商確定。

第五,德國在1926年開始支付賠償物資。支付賠償物資的第一年需交付價值一億英鎊的物資,逐年增加,到第五年時增至兩億英鎊……”

……

貨幣戰爭寫得有點長了,不過這一段其實是一場真正的戰爭。而且羅羅認為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和輸掉二戰的原因,其實都是因為貨幣戰爭的慘敗。另外,後世有些觀點都宣稱德國是從美國“借”到了多少多少美元,才得以復興工業的。這實際上就是個抹黑三德子和美帝的說法。美帝借錢給德國並不是為了資助德國復興,而是以此手段奪取德國的貨幣發行權,德國擁有在當時來說非常完善且領先的工業體系,根本不需要借助美國貸款就可以實現升級,如果德國擁有本國貨幣發行權的話。

但是德國因為20年代初的危機失去了貨幣發行權,馬克被迫和美元掛鉤,依靠美國的貸款為貨幣發行保證。後來德國在1927年後遭遇的經濟危機和希特勒的上台,都是因此而起。因為喪失貨幣發行權後,德國央行就無力通過增發貨幣刺激經濟和戰勝通縮。當美元流出德國時,德國只能面對無法戰勝的通縮。

德國在20年代初面對的通脹和20年代末面對的通縮,都可以看成貨幣戰爭。在輸掉了兩次貨幣戰爭後,德國實際上也失去了間戰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戰爭準備工作當然是非常不充分的。而且在取得了世界貨幣發行權後,美國在和德國的經濟戰中,就已經立於不敗了。在世界大戰中,美國需要從中立國進口的物資,只要刷點紙就行了。而德國卻需要支付真金白銀或等價的工業品。

因此要改變二戰的結局,主角就必須從間戰期間的貨幣戰爭入手,通過“實物賠償”保住和擴大德國的工業優勢,然後再推出歐洲共同體和共同貨幣的概念,為以後發現歐元做好理論和輿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