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希特勒新政(十三)

“猶太復國主義。”希特勒皺了下眉頭,看了一眼赫斯曼,“如果說有什麽猶太人的主義我是贊成的,那一定就是這個了……如果能讓德國的猶太人都去巴勒斯坦,那麽德國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希特勒說的當然也是真心話。經過《限制猶太人法案》的折騰,現在德國的猶太人數量減少了很多,從大約55萬人減少到了不足25萬。“消失”的30萬當然不是被送去集中營了,而是離開了德國或是變成了榮譽雅利安人。

其中離開的不多,大多是資本家。變成榮譽雅利安人的才是多數,許多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或者融入德意志的程度比較高,在德國又有一份不錯的事業的猶太人,現在都紛紛放棄了猶太教(其實有些人早就改宗了),取得了路德宗或公教神甫的證明文件。

而剩下的大約30萬德國猶太人。一部分是很難融入德國主流社會的“波蘭人”。他們都是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從波蘭的土地上跑到德國的。不僅多數德國人不大喜歡他們,就連德國猶太人自己也看不起他們。

而另一部分還沒有取得榮譽雅利安人證明的德國猶太人,則有兩種情況,一是還在申請,二是為自己的猶太血統感到無比驕傲——這些人就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者!

在原本的歷史上,希特勒在世界大戰前就送了好幾萬猶太人去巴勒斯坦。如果後來沒有發生戰爭,德國也未占領波蘭,那麽德國國內的幾十萬猶太人中的大部分,都會被陸續送去巴勒斯坦,如果他們自己沒有更好的去處的話。

“愛因斯坦先生,魏茨曼先生,古裏安先生,歡迎你們。”赫斯曼毫不掩飾自己的“親猶”,在德拉白鶴酒店308房間中非常熱情的和三個猶太復國主義者握手。然後將他們一一介紹給了阿道夫·希特勒。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剛剛和波蘭國防部副部長希米格維將軍見了面,還達成了一些共識。”

阿道夫·希特勒並沒有流露出對猶太人的厭惡,而是非常得意地將自己和波蘭人的會面情況告知了三個猶太人。

“德國現在只有25萬猶太人,而波蘭有400多萬猶太人(波蘭人現在比德國人更討厭猶太人)。”希特勒說,“如果我們能和波蘭在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問題上達成一致,相信英國人也會改變他們的立場。”

英國人現在還是不大願意讓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他們在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在1917年時他們是支持的,而現在又轉而限制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因為大英帝國治下有不少穆斯林都對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表示不滿。

不過德國和波蘭如果在猶太復國主義問題上采取了支持的立場,英國多半會做出一些讓步。

“我們的設想是首先爭取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赫斯曼順著希特勒的話往下說,“成立一個占有巴勒斯坦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土地的‘小以色列國’。”

有個小國家總比那個什麽“臨時以色列國”要好。在波德關系改善之前,單靠德國的力量很難讓英國改變巴勒斯坦政策。但是在波德暫時成為朋友以後,英國的立場就極有可能變化(歷史上英國在二戰前一度動過巴以分治在巴勒斯坦成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的念頭)。

“如果這個小以色列國可以建立。”赫斯曼接著說,“我們希望這個國家成為歐洲而不是亞洲的一部分。如果將來歐洲聯盟成立,以色列也應該成為其中的一員。”

“當然,以色列當然是歐洲的!”本·古裏安回答,“而且它還將是親德的。如果德國可以在猶太復國主義最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那麽以色列國將永遠視德國為最親密的朋友。”

這樣討好的話,赫斯曼是沒有什麽興趣聽的。他微微笑了笑,對本·古裏安說:“我們現在就需要猶太復國主義這個朋友,如果猶太復國主義想得到德國的幫助,那麽就應該采取親德和歐洲第一的路線……猶太人如果想要得到屬於自己的國家,就只能依靠歐洲而不是美國的支持!”

歷史上30年代和40年代,歐洲猶太科學家轉進美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為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中最重要的科學家,大半都是從歐洲跑過去的,其中又以猶太人為主。可以說,如果沒有歐洲的猶太科學家去美國,曼哈頓計劃不說難以成功,起碼也得再拖延上幾年。

所以阻止歐洲猶太科學家流往美國,也是赫斯曼在世界大戰爆發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現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已經回到了德國,在柏林的洪堡大學擔任教授,還擔任了一個由史塔西贊助的名為歐洲猶太人科學家聯合會的主席。

“我們當然是德國的朋友,什麽時候都是!”本·古裏安毫不猶豫的說。“我們可以發表一個聲明,對德國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