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準備開戰(二)

在威廉皇帝復辟之後,德國的國民經濟就逐步轉向了準軍事化。軍備生產開始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中心,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國家管理體系的重組。

首先是國防部軍備局和陸、海、空三軍軍備局的設立,國防部軍備局負責統管軍方的軍備采購、儲備和貿易。而陸、海、空三軍軍備局則各管一攤。其中陸軍因為沒有自己的總司令部,因此陸軍軍備局就由總參謀部負責管理,赫斯曼的一個親信,曾經擔任過他副官的保盧斯少將成了第一任陸軍軍備局長。

另外,總參謀部之下除了一個軍備局外,還有一個資源儲備局,專門負責各種重要戰略資源的儲備。由赫斯曼創立的俄德經濟促進公司現在也由這個資源儲備局管理。而資源儲備局的局長則是赫斯曼早年的好友奧斯卡·馮·埃特爾。

其次是軍方的軍備部門和政府經濟部門之間的整合。和蘇聯的模式不同,德國的軍備工業主要都是私營部門,由國防部控制的軍備生產企業很少,除了幾家國營造船廠就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廠和飛機制造廠。因此要將德國龐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完全整合,就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必須要帝國經濟部、帝國經濟總委員會和國防部軍備局進行協調。

而國防系統內部的陸、海、空三軍,同樣需要就軍備生產問題討價還價。畢竟德國的工業實力和資源是有限的,而軍隊對先進武器的需求仿佛是永遠都滿足不了的。

於是,一個由國防部主持,由經濟部、經濟總委員會、國防部軍備局和下屬的陸海空三軍軍備局以及各大軍備生產企業參加的聯席會議——帝國軍備會議,現在就成了德國軍備生產的重要決策會議了。

帝國軍備會議的決定,只要再經過領袖兼總理阿道夫·希特勒的批準就能列入年度經濟計劃了。

當赫斯曼和福克還有漢斯·斯派達爾三人走進一間寬敞而且奢華的會議室的時候,大部分參加會議的官員或企業主已經到了。不過會議還沒有開始,人們在交頭接耳,一些人更是又快又急地在討論著什麽。

“大將,您來了。”海軍航空兵司令官格萊姆中將,本來在和空軍軍備局長米歇爾空軍上將說話,看到赫斯曼走來,立即就上前去和他招呼。

“怎麽?”赫斯曼和他握了下手,“和威策爾談過了?”

卡爾·威策爾海軍中將是海軍軍備局局長,他是德國海軍“決戰派”的代表,他認為只有依靠大型戰列艦才能同英國海軍進行決戰並且奪取制海權。而他的意見得到了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官奧托·施尼溫德海軍中將和海軍作戰部長庫爾特·弗裏克少將的支持。

另外,領袖兼帝國總理希特勒本人也是海軍“決戰派”的擁護者。

和海軍“決戰派”相對應的則是“破交派”,包括海軍參謀長京特·古澤中將、潛艇部隊司令官鄧尼茨少將在內都是“破交派”的支持者。他們的主張則是利用潛水艇和破交艦封鎖英國,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那樣。

而在這兩派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海軍“航空派”。由於德國海軍長久以來並沒有航空母艦,因此海軍航空兵一直不大受重視——哪怕在德國海軍制定的那份獅子大開口的Z計劃中,也沒有多少航母的份額,而且航母在海軍的計劃中也不是一支主要打擊力量而是戰列艦部隊的護衛。

因此赫斯曼只好利用總參謀部的權力,直接把空軍的一部分劃入了海軍航空兵。組建了以航空兵中將羅伯特·裏特爾·馮·格萊姆為司令官的海軍航空兵司令部。

而那些由陸軍變空軍再由空軍變成海軍航空兵的德國海航軍官們,就成了德國海軍裏面比較特立獨行的人物。他們並不是“航母派”,而是主張把發展岸基航空兵當成打擊英國海軍水面艦隊的方法。

根據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的意見,海軍需要的是能夠進行俯沖轟炸,能夠在簡單改裝後掛載魚雷,而且擁有較大航程和較高航速的雙發轟炸機(岸基)和擁有大航程的單發護航戰鬥機(福克零式就是他們要的)。

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建立起一個擁有1000公裏作戰半徑——航空兵司令部稱1000公裏作戰半徑為“斯卡帕灣距離”,同時擁有1000架飛機的航空隊,就能夠炸翻英國海軍了……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甚至提出了一個“不宣而戰,千機偷襲斯卡帕灣”的冒險計劃!

不過他們的意見卻遭到了海軍“戰艦派”和“潛艇派”的聯合反對。

在德國海軍的大人物們看來,能夠在戰鬥中消滅一支艦隊的,只有另外一支艦隊!用1000架飛機去偷襲英國皇家海軍錨地的計劃,既冒險又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