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法蘭西不哭(十)

1940年4月12日清晨,位於薩爾布呂肯的德國空降獵兵總指揮部內,空降兵上將庫爾特·斯圖登特正在作戰室內焦急等待著前方傳回的消息。

在色當-馬斯河西岸地區的空降行動在他看來就是一場很可能要付出高昂代價的試探!用一個精銳的空降獵兵師去試探色當-馬斯河一線法軍的虛實。

如果法國人真的如德軍總參謀部和西線總部預料的那樣,將聯軍第1集團軍群的主力分別調往了比利時和梅斯,那麽精銳的第1空降獵兵師的突擊行動就會取得成功。如果法軍還在色當-馬斯河一線部署了相當強大的部隊,那麽第1空降獵兵師就會陷入苦戰,傷亡慘重。

不過空降獵兵的犧牲也不會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查明了法軍在色當-馬斯河一帶的虛實也就可以推測出梅斯的法軍兵力部署情況,從而及時調整進攻方案——“揮鐮行動”當然也存在A計劃、B計劃和C計劃的。如果法軍在色當-馬斯河部署了主力,那麽德軍就可以從梅斯突破。

畢竟法國人就這麽點兵力,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部署足夠的軍隊,空門一定是存在的,不是在梅斯就是在色當-馬斯河……想來法國人也不敢把空門放在比利時,因為那會讓大英帝國陷入絕境。

由於英國是島國,所以素來是大海軍小陸軍。英國在和平時期的陸軍規模,是根本不能和法國這樣的傳統陸軍大國相比。而和平時期的陸軍規模太小,就造成了英國陸軍在戰時擴充的速度較慢。而且英國人的陸軍還喜歡玩精兵路線,不會馬馬虎虎擴充出上百個師的“雜牌軍”。

所以現在派到歐洲大陸來的10師英國遠征軍都是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種子部隊,裏面有大量的職業軍官和資深士官。要是都丟在了比利時,英國本土正在訓練的新兵可就要在沒有合格的軍官士官去指揮了。

考慮到比利時和英國本土的最近距離還不到100公裏,以及德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強大實力,一旦失去大部分的陸軍軍官、士官和比利時,英國本土就會處在隨時可能遭到入侵並且淪陷的可怕境地……這很有可能迫使英國向德國尋求妥協!

所以現在放在甘末林和約瑟夫·喬治的選擇是非常有限的。

“上將閣下。”空降兵參謀長布魯諾·布羅伊爾少將突然在作戰室內大喊了起來,“成功了!成功了!特雷特那少將(第1空降獵兵師師長)的電報:行動取得成功!而且是大獲成功!”

“太好了!”斯圖登特接過電報抄件,掃了兩眼,然後就走到一台紅色的電話機旁,拎起聽筒撥通了西線總部的電話。將空降行動取得成功的消息報告給了擔任西線總部參謀長的曼施坦因步兵上將。

“元帥,空降兵得手了!”曼斯坦因放下電話,他已經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了,“第一波突襲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第1空降獵兵師的2個團在色當-馬斯河以西成功空降,他們在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遭到抵抗!這說明法國人在色當-馬斯河一帶的兵力非常空虛……那裏很快就會被第1裝甲集群突破!”

現在的西線總司令是哈麥施坦因元帥,他同時還是大總參謀部正式的總參謀長——如今德國國防軍的指揮體系是一戰式的,大總參謀部在戰時可以分成柏林總部和戰線總部,並且由總參謀長或第一、第二軍需總監出任重要的戰線總指揮。如果總參謀長本人出任戰線總指揮,那麽就由第一軍需總監代理總參謀長。

由於赫斯曼已經在波蘭戰役中擔任過戰線總指揮,所以這次出任西線總指揮的就是總參謀長哈麥施坦因了。不過哈麥施坦因並沒有提出自己的作戰計劃,而是由統帥部會議做主選擇了《曼施坦因計劃》為藍本,制定了“揮鐮行動”。

和另一個時空曼施坦因本人在法蘭西戰役時遭到陸軍打壓的情況不同,現在的曼施坦因則在赫斯曼的支持下出任了大權在握的西線參謀長。

“很好!”哈麥施坦因元帥也大松了口氣,一張過分嚴肅的面孔上露出了少有的輕松。“埃裏希,你對下一步行動有什麽建議?”

突破色當-馬斯河一線的法軍防禦看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突破後怎麽辦在德軍內部卻是存在爭議的。根據曼施坦因原本的計劃,在突破色當-馬斯河後,德軍A集團軍群至少要同時負擔兩個任務,第一是南下梅斯去抄“馬奇諾”防線的後路;第二才是以落幹裝甲師(曼施坦因的計劃是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組成裝甲集群殺向敦刻爾克和加萊,切斷比利時境內的聯軍主力和法國本土的陸上聯絡。

隨後,《曼施坦因計劃》又進行了兩次修正——“赫斯曼修正案”和“龍德施泰德修正案”,從而變成了“揮鐮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