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火藥桶

“許多年來指揮法國武裝力量的領袖們,已經成立了政府。

這一政府斷定我國軍隊失敗,已經開始和敵人進行交涉,以便停止敵對行動。完全可以肯定,無論是在地面還是在天空,我們過去和現在都被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壓倒。迫使我國軍隊撤退的是德國人的坦克、飛機和戰術,而遠遠不是我們人數不足,正是德國的坦克、飛機和戰術提供了襲擊的因素,才使我國的領袖們落到現在這種不幸境地。

但這是最終的結局嗎?我們是否必須放棄一切希望呢?我們的失敗是否已成定數而無法挽救了呢?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不!”

收音機裏傳來的是夏爾·戴高樂將軍的演說:《告法國人民書》。

戴高樂將軍是5月8日跳上一架英國飛機,幾乎以叛逃的方式從法國飛抵倫敦的。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9日,他在倫敦公開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呼籲法國軍隊和人民繼續抵抗,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

啪嗒一聲輕響,英國首相丘吉爾關掉了辦公室裏面的收音機。

“上校。”矮胖的首相緩緩轉過身體,看著一位身材高大,有一只大鼻子和一雙非常有神的大眼睛的五十多歲的男子,微笑著說,“法蘭西還是有人願意抵抗的,很快會有更多的法國人和我們站在一起。”

被丘吉爾稱為“上校”的男人名叫威廉·約瑟夫·多諾萬。他是羅斯福總統在哥倫比亞大學時候的同班同學。大學畢業後多諾萬參加過軍隊,跟著潘興將軍打過墨西哥,還晉升到了上校軍銜。從軍隊退役後,多諾萬一度從政,選過幾次州長,但都沒有選上,1924年時他還擔任過美國司法部副部長,後來又在華爾街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華爾街的律師),賺了不少錢。

現在他則是從老同學羅斯福總統那裏拿到了一個密使的頭銜,跑到歐洲來實地考察戰爭——是替美國政府和華爾街來考察的!

“首相。”多諾萬上校眉頭皺得很緊,顯然對戰爭的前景感到憂慮,“法國海軍現在還在土倫嗎?”

丘吉爾點了點頭。將海軍艦隊留在土倫是德國的要求,一心求和的貝當政府當然只能照辦了。

“法國政府會把它們交給德國嗎?”多諾萬上校又問。

“我們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丘吉爾說,“戴高樂將軍也向達爾朗海軍上將發出了呼籲,請求他將艦隊開往北非的阿爾及利亞。”

“達爾朗海軍上將會聽從戴高樂的命令?”多諾萬感到有些奇怪。

“可能不會。”丘吉爾低聲說,“但是我們有辦法解決這個巨大的難題。”

有辦法?多諾萬上校實在想不出丘吉爾的辦法是什麽,不過英國首相卻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而是將話鋒轉向了即將開始的“日內瓦和會”。

“德國人想把國際聯盟變成他們的工具。”丘吉爾說,“他們想利用國際聯盟廢除《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特裏亞農條約》、《色佛爾條約》和《洛桑條約》。對此,羅斯福總統有什麽意見?”

“我想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多諾萬搖搖頭,“總統正在為他的第三個任期而奮鬥……在這個時候,他能做的事情並不多。”

美國不是國際聯盟的成員,而且美國也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和《洛桑條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很難在國際聯盟主持的和會中發聲。至少美國不能對廢除《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和《洛桑條約》提出不同意見——1940年的美國還不像後來那麽不講道理,要求別人遵守美國自己也不認可的條約。

“不過總統還是會派代表前往日內瓦。”多諾萬上校說,“因為美國是《特裏亞農條約》的締約國。”

“哈哈,這就夠了!”丘吉爾笑了笑,說,“只要美國反對《特裏亞農條約》,我們就能開辟一個反對德意軍事集團的新戰場了。”

“是巴爾幹?”多諾萬揚了下眉毛,“那裏可是個火藥桶啊!”

“那是德國人自找的!”丘吉爾笑著點燃了雪茄,“他們竟然想恢復上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格局……還把奧匈皇位的繼承人奧托皇儲請到了柏林,這樣的行為已經將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逼到了墻角。如果美國能在日內瓦替這兩個國家說話,相信他們一定會奮起反抗!”

……

日本東京三宅坂,陸軍大臣官邸。

歐洲形勢的驚人變化,顯然對日本國內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親近英美的首相米內光政海軍大將現在已經有點灰溜溜了,而一貫主張和德國合作的陸軍大臣畑俊六的官邸則是門庭若市,每天都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前來拜訪。當然,最常見的訪客還是東條英機、坂垣征四郎、岡村寧次和石原莞爾這些陸軍裏面真正大權在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