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大決戰(五)突出部(第2/2頁)

大炮不燒油嘛。對於整合了大半個歐洲工業能力,而且還有充足的稀有金屬供應的歐洲共同體而言,制造大口徑火炮的能力是非常過剩的,甚至超過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土豪。

現在美帝的鋼鐵號稱年產1億噸,實際上就年產8000萬噸而已。而德國的鋼鐵年產量已經突破了3200萬噸,法國在1942年生產了820萬噸鋼,比利時生產了700多萬噸鋼,英國則產出了1300萬噸鋼,克羅地亞-匈牙利產出了150萬噸鋼,歐共體首都(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產出了230萬噸鋼鐵,剩下的歐共體國家的鋼鐵年產量還有約100萬噸,總共就是6500萬噸!

另外,瑞典、荷蘭這兩個明顯偏向德國的中立國(它們都是歐洲關稅同盟的成員)在1942年還總共產出了約500萬噸鋼鐵。

因此在鋼鐵產量上,歐共體(還沒算擁有300多萬噸鋼鐵的羅馬帝國)和美國幾乎不相上下。而在機床、電力、各種有色金屬(包括鋁和銅這樣的大類)的產量方面,歐共體也絲毫不遜於美國。

這些產量反應到了軍事方面,就造成了只要不燒油的武器,德國(歐共體)擁有的數量一定比美國還多,蘇聯那就更不用去比了。

而牽引式火炮,則是所有不燒油的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所以到了1943年4月底時,德軍(包括法軍、克-匈軍、芬軍等等)擁有的大炮的數量遠遠超過了蘇軍。

而且,蘇軍的大炮還因為受到來自空中的威脅而不大敢開火,因此在4月30日白天的戰鬥中,完全是德國的大炮兵在欺負蘇聯紅軍的步兵。

不僅是守在兩個仿佛是德軍集中突破口的地區的紅軍被德軍大炮轟了個暈頭轉向,而是整個戰線(包括白俄羅斯突出部戰線和第聶伯河防線)上的紅軍都在挨炮炸。而且在許多重要地段上,德軍的炮擊力度都前所未有,幾乎打出了一戰的風格!

所以從紅軍最高統帥部到下面幾個方面軍的司令部,在4月30日晚上的時候,誰都不知道德國人主要突破方向到底在哪兒——雖然看形勢仿佛是要先吃掉白俄羅斯突出部,但誰也不敢那麽肯定。

看著地圖,庫利克元帥的眉毛擰成了個川字,讓他那張本來就兇相的面孔看著更加嚇人了。

元帥思索了片刻,突然對身邊的參謀長波克羅夫斯基說:“敵人從白俄羅斯突出部根部進行突破的目的也不一定是為了包圍突出部的紅軍。”

“不是為了包圍我們?”波克羅夫斯基看著地圖上兩個黑色的箭頭,也發現了問題。“那是為了突破第聶伯河?”

“對!”庫利克點點頭說,“第聶伯河防線的主要布防地段在普裏皮亞季河和第聶伯河交匯處的下遊。在兩河交匯處以北,西南方面軍並沒有布署重兵,而且河道也比較狹窄,很難抵擋德軍的突破。從普裏皮亞季河突破的那一路德軍完全可以在切爾尼戈夫一帶突破第聶伯河,從我們和西南方面軍的結合部突入西南方面軍的右翼。如果西南方面軍的防線采取縱深布局,這樣的突破並不是致命的,但是現在西南方面軍的主力都集中於第聶伯河防線上。一旦德軍從第聶伯河防線右翼進行包抄,很可能造成西南方面軍的主力被圍。”

庫利克元帥頓了頓,緩緩地說:“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從韋利卡亞河突破的德軍,大不了把第3集團軍撤回第51築壘地域(斯摩棱斯克周圍)。但是從普裏皮亞季河突破的德軍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要有在第聶伯河以東的切爾尼戈夫或布良斯克舉行會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