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慈父,我們已經盡力(一)

1944年5月1日。在遠處傳來的隆隆轟鳴聲當中,紅十月鐵路線上的小城克林周遭,到處都是一片緊張繁忙的氣氛。大隊的紅軍步兵,牽引式的A-19加農炮、ZIS-2反坦克炮和ZIS-3加農炮,還有車身低矮,炮管細長的SU-57型坦克殲擊車,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就從城外不知道什麽地方隆隆開來了。

看看這些官兵士氣高昂和裝備整齊完好的樣子,就知道他們不是苦戰多日的預備方面軍,而是從莫斯科開來的生力軍了。

由科涅夫元帥指揮的預備方面軍打到4月30日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全部的阻擊任務,兵力也從原來的50多萬下降到了不足25萬。

10天的苦戰,有至少25萬將士犧牲、重傷……或者背叛了共產主義事業——當了俘虜!

而且預備方面軍大部分的重裝備,也在10天的苦戰中損失殆盡了。打到這個程度,預備方面軍也算是傷殘了。所以在4月30日夜晚,紅軍統帥部就給科涅夫元帥下達了撤離戰場前往弗拉基米爾州境內休整的命令。

大批從東方征集來的新兵和烏拉爾工業區生產的或是通過北太平洋“生命線”運來的武器裝備,正在古老的弗拉基米爾城等待著預備方面軍的接收。

按照計劃,科涅夫的方面軍有2個月時間進行擴充、整編和訓練。將從原本的重型化部隊,轉變為相對輕型化的部隊。

SU-57坦克殲擊車、美式的M1型57mm反坦克炮、ZIS-3型76.2mm加農炮和M1938式122mm榴彈炮將會成為預備方面軍所屬各部隊手中的重武器。同時卡車和汽車數量將會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馬車和挽馬——也就是說,今後預備方面軍所屬的3個集團軍,將會從摩托化部隊倒退成為“挽馬化”部隊。

而這樣的倒退,當然是為了適應日益嚴峻的形勢。由於蘇聯的工業實力因為戰爭失利出現倒退,已經沒有能力供應大量重型化的部隊。

所以全面的輕便化改革,將會在第一次莫斯科會戰勝利後啟動——雖然紅軍最高統帥部對眼前的這場大會戰比較樂觀,但是他們也不認為可以把歐洲聯軍從莫斯科城下驅趕得很遠。

因此未來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莫斯科會戰……

而取代預備方面軍在克林和紅十月鐵路沿線(加裏寧市到莫斯科段)布防的,則是從莫斯科城內開出來的是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上將指揮的蘇聯紅軍第62集團軍。

在這個時空,第62集團軍是為了保衛莫斯科而成立的部隊,集團軍下沒有設立軍一級的指揮機關,而是直接統轄步兵第87、98、112、131、196、229、244、315、399等9個師,以及第23獨立坦克殲擊團(裝備美國援助的M10坦克殲擊車)和第20坦克殲擊旅(裝備蘇制的SU-57坦克殲擊車)。總兵力多達13萬,是典型的“重型化”步兵集團軍。

不過因為該集團軍的主要使命是保衛城市,所以並沒有配屬多少汽車,因此是沒有什麽機動能力的。集團軍的重炮,都是由直屬中央方面軍的汽車團拖出莫斯科城,擺在紅十月鐵路線以東的預設炮兵火力據點裏面——莫斯科市到加裏寧市之間的紅十月鐵路沿線當然是蘇聯人修建防禦工事的重點,在紅十月鐵路線東側修建了大了的三角形重炮坑和防裝甲戰壕,而且在各個重炮坑之間還有簡易的公路相連,可以使用挽馬拖拽火炮,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轉移。

另外,為了防止來自空中的打擊。在這些重炮坑附近,蘇聯人還修建了大量的半永備式高炮/高機火力點。這些火力配合著防裝甲戰壕巧妙布置,既可以對付來自空中的敵人,同時也能用來打擊步兵和輕裝甲目標,堪稱重炮兵的守護神。

而由鐵絲網、反坦克壕溝、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步兵戰壕、各種精心挖掘的火力據點、半永備要塞防禦工事和偽裝公路(就是用大量的繩索或鐵絲將公路兩邊的樹木栓起來,然後在繩索或鐵絲上放上樹枝以掩蓋道路)組成的防禦體系,則沿著紅十月鐵路線的西側一字排開,攔住了德軍第48裝甲軍的去路。

5月1日清晨,就在蘇聯第62集團軍剛剛完成對紅十月鐵路西線陣地的接管的時候,德國空軍丟下的炸彈和火箭彈就像刮風一樣掠過了他們接防的陣地。一瞬間,高高低低的煙柱在蘇軍戰線上面同時直沖雲霄。這次空襲的強度比蘇軍曾經經歷過的任何一次空襲都要大,不僅出動了大量的Fw-190F/G、Hs-129以及法國人的Br.720這一類可以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而且還出動了數百上千架次的Do217和Ju188,投下了數以千噸的炸彈和白磷燃燒彈。頓時就把蘇軍陣地變成了火的海洋!

蘇軍的反應也很及時。各種口徑的高炮和高射機槍幾乎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開始向空中猛烈開火。但是德軍的空襲是如此的猛烈,Hs-129攻擊機和Br.720攻擊機(法國Br.690的衍生型號)又是如此的堅固,以至於可以在12.7mm德什卡高射機槍和25mm高炮打出的火網中穿梭,同時還能打出一串串的火箭彈甚至是50mm炮彈。蘇軍各個暴露的高炮/高機陣地上面,頓時就是血肉橫飛。蘇軍62集團軍的官兵們驚訝的發現,在德國壓倒性的空優之下,不僅白天部隊的調動和攻擊變得非常危險,連白天的陣地防禦,都變得無比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