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大西洋上的導彈(四)

發現歐洲聯合艦隊第2、第3艦隊主力離開母港布雷斯特和直布羅陀的是2艘美國潛艇。大西洋上包括布雷斯特、直布羅陀、亞速爾群島、佛得角群島和貝倫港在內的這些德國控制的重要港口附近,一直都有美國人的潛艇蹲守。

雖然美國人的潛水艇在水下的持久能力和航速都不如德國的21型潛艇。但是當它們采用水下慢速(2-3節)航行或是靜止潛伏等戰術時,還是可以在潛望鏡深度堅持很長時間,而且還很難被發現。

不過這種謹慎小心的偵查方法卻很難得到準確詳盡的情報,在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觀察冒出水天線的煙柱判斷敵方艦隊的數量,很難查明具體的艦隊組成情況。

“離開布雷斯特港的艦艇數目超過100艘,離開直布羅陀的艦艇數量更多,足足有200多艘。”卡拉漢中將分又析說,“從數量上看,離開直布羅陀的德國大艦隊應該是包括運輸或登陸編隊的,目標應該是圭亞那。

由於德國人至少將6艘齊柏林級航母派去了太平洋,因此從布雷斯特和直布羅陀出發的大艦隊不會有太多的艦隊航母跟隨。

另外,從布雷斯特和直布羅陀到圭亞那間的距離都是3000多海裏,如果走反潛航線大約是5000海裏,以16節-18節的航速大約需要250-300個小時才能抵達戰區。”

“10天?”哈爾西想了想,問,“登陸編隊在10天內能完成卸船作業嗎?”

“不能。”卡拉漢中將搖搖頭,“恐怕20天都完不成,喬治敦港的碼頭設施完全被破壞了,而且那裏本來就不是什麽天然大港。現在登陸編隊只能通過灘頭作業進行卸載,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卸船作業是分成港口作業和灘頭作業兩類的,前者卸船速度較快,如果港口設施良好的話,一個海軍陸戰師的全部裝備和人員有個幾天就能卸船完畢。而後者就麻煩了,人員、裝備、物資等等的,都得用登陸艦艇或是駁船送上灘塗,也沒有什麽卸載設備,只能靠車輛自身的動力和人力進行作業,效率不知道比在港口卸船低多少倍。

而且灘頭作業一般發生在交戰狀態之下,登陸編隊是冒著敵人的各種火力打擊在卸船!

而喬治敦上陸行動開始以來,就不斷遭到來自空中、海面還有水下的各種敵方火力的打擊,因此進行得非常艱難。

另外,當登陸喬治敦灘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沿著德默拉拉河向內陸地區深入了大約15公裏後,就開始遭到了德軍的頑強抵抗。

戰線就在德默拉拉河兩岸展開,雙方的炮火打得接地連天。

上陸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有海軍艦炮的支援,但是激戰發生的地點距離海上美國重巡洋艦可以活動的水域都超過20多公裏了。艦炮的準頭大大下降,很難打中分散在密林中的德軍火力點。

而依托密林堅守的德軍,則顯示出了極強的叢林戰能力,顯然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叢林部隊”。

而且德軍居然還在喬治敦內陸地區布署了少量遠射程的大口徑火炮,數量雖然有限,但是卻打得很準,給進攻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現在雙方在大片的熱帶雨林地帶打成了膠著,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增援,喬治敦陸上的戰鬥沒準還會起些變數。

因此運送增援部隊的船隊,現在已經離開了西班牙港,幾天後就會抵達喬治敦附近海域。

很顯然,第31特混艦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丟下已經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縮回加勒比海去的。

而且在圭亞那附近海域和歐洲聯合艦隊主力決戰本來就是“自由之神”計劃的一部分。同時從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出兵,調動歐洲聯合艦隊主力,然後找機會幹掉其中的一部分,從而取得大西洋海權!

當然了,海上決戰,特別是水面艦隊的決戰,必須在絕對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打——現在美國海軍擁有的9艘超級戰列艦可是不能有什麽意外的!

航空母艦沉掉一些倒沒有什麽,因為美軍在大西洋上的戰鬥現在主要在岸基飛機的保護圈內打。如果要轉入守勢死保特立尼達島的話,有沒有航母都無所謂。

只要懂點航空兵的人都知道,拼岸基肯定比拼艦載劃算,別的不說,光是訓練飛行員就能省不少了,而且同一個大系列的飛機,岸基型號的性能肯定要超過艦載型號。所以美軍一旦收縮防禦加勒比海,航母就沒什麽大用處了。

但是他們9艘超級戰列艦可不能丟,至少不能丟太多。因為只要它們還建在,德國佬就不敢輕易登陸特立尼達——只要一艘“依阿華”級或“蘇聯”突破到了德軍登陸場附近,那德國佬的登陸行動立即就會變成一場傷亡慘重的災難。如果戰列艦率領著巡洋艦和驅逐艦殺進登陸場,這威力可不是區區幾艘潛水艇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