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萊茵哈特(第2/2頁)

“萊茵哈特,你還是到師部來當參謀,或者給我當副官也行啊。”穿著筆挺的軍服,長相英挺,一副胡子修剪的非常整齊的羅曼諾夫中將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

早在萊茵哈特到部隊報到的時候,他就想讓德國帝國元帥的兒子給自己當副官,可是萊茵哈特卻堅持要下部隊——這個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帶兵的經歷在將來的晉升過程中會吃虧的。所以羅曼諾夫中將在當時並沒有堅持,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我們師要上戰場了。”羅曼諾夫中將毫不隱瞞地說,“3月底-4月初開拔。”

“上戰場?”從圭亞那前線調到彼得格勒沒多久的小裏賓特洛甫一聽見要上前線頓時興奮了起來,“整個坦克師都去?”

“對!整個坦克師都去!”羅曼諾夫中將說,“所以為了方便和友軍聯絡,師部需要增加幾個能流利使用俄語和德語的參謀。萊茵哈特,你這次必須要到師部工作,這是命令!”

“明白了,中將。”萊茵哈特這回不能再推脫了,只能放棄了親臨第一線殺敵的想法去當師部參謀了。

皇家“奧麗加”近衛坦克師可是白俄軍中的精銳,是個編制相當充足的裝甲師,是按照德國的裝甲師為藍本組建的,武器裝備也大多德式裝備——並不是俄羅斯的軍工慘淡到了無法提供任何裝備的地步,而是德國目前正在推行歐共體武器裝備標準化和一體化進程。

而德國作為歐洲共同體的核心和領導者,自然要把他們自己的裝備作為整個歐共體的標準加以推廣。因此俄羅斯現在還在運轉的兵工廠大多在德國的幫助下升級了裝備,開始根據德國提供的圖紙和樣品進行生產。所以產出的武器彈藥也都是德式裝備。現在裝備皇家“奧麗加”近衛坦克師的武器彈藥,就有許多是俄羅斯生產的德式裝備。

另外,也不是所有裝備歐共體軍隊的武器都是德國人設計開發,法國、英國和蘇聯的武器血統同樣進入了歐共體的標準裝備當中。

比如,被戲稱為“奧麗加小錘子”的奧麗加式坦克殲擊車就戰勝了德國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成為了歐共體步兵師的標配。

還有號稱“斯大林之錘”的B4型203mm榴彈炮也成為歐共體陸軍203mm重炮的標準。

蘇聯紅軍中爛大街的ZIS-3型76.2mm加農炮也成為了歐洲共同體標準炮兵武器——這主要是因為這門大炮的存量實在太多,而且俄羅斯軍工擁有的產能也太大,不充分利用就太浪費了。不過德國和英國的技術人員還是幫助俄國人重新設計了彈藥,大大增強了ZIS-3型火炮的反坦克能力。

俄羅斯繼承自蘇聯的各型飛機中也有一款入了凱塞林元帥的法眼,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死神”伊爾-2強擊機。這種飛機在經過一定的改進後成為了Hs123型攻擊機的繼承者,和Hs129以及Br.800(Br.810的岸基版)形成了高低搭配,大大加強了歐共體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大量的叛變革命的原蘇軍飛行員也和伊爾-8(伊爾-2改進後的名稱)強擊機一起,成為了歐共體空中力量的一分子。

當俄羅斯帝國最強大的坦克師接到了準備開拔的命令的同時,由伊爾-2強擊擊改進而來的伊爾-8型強擊機已經出現在了南美的圭亞那-特立尼達前線。

由於伊爾-8對機場和維護保養的要求很低,在條件惡劣的圭亞那前線的臨時機場也可以安全起降,所以就有超過20個中隊的伊爾-8到了圭亞那-特立尼達前沿,並不是用來攻擊特立尼達島,而是用來支援歐洲聯軍的叢林戰部隊進攻阿馬庫羅三角洲——從1944年底開始,歐共體聯軍就在這片委內瑞拉和圭亞那接壤的雨林地帶展開攻勢,在伊爾-8的支援下,聯軍進展順利,到了1945年2月中旬,阿馬庫羅三角洲大部分有價值的據點已經全部落入了聯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