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大結局(二)(第2/2頁)

而希特勒的去世,並沒有如美國人民的想象一樣,造成雅利安統一進程的放緩甚至倒退。因為雅利安統一並不僅僅是個政治進程,同時還是一個不可逆的經濟進程。

一個擁有5.5億人口,資源豐富,土地遼闊,經濟發達,技術領先的巨大市場,隨著雅利安統一進程,漸漸出現在了大西洋兩岸。

隨著種族主義意識過於強烈的希特勒的去世,阻礙雅利安合眾國下各邦國的人口、資源、資本和技術流動的障礙也逐步完全撤出。

到了1958年,雅利安合眾國各邦國已經真正在經濟上實現了統一,而且還實現了內部經濟的“自由化”——德國在納粹黨上台後,就開始建立起一套私有資本和計劃經濟相結合的經濟體制。這套體制在30年代、40年代的確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幫助德國擺脫經濟危機,還能集中資源備戰。

但是在戰後成立雅利安合眾國的過程中,這套體制卻出現了許多問題。主要是各邦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各邦國在經濟制度上都模仿德國)限制了統一的雅利安大市場的形成。同時也造成了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兩大頑疾。

所以在希特勒換上嚴重的帕金森氏綜合症後,幫助他執政的魯道夫·赫斯、赫爾曼·戈林和阿爾貝特·施佩爾就開始著手進行經濟改革。逐步取消了雅利安合眾國內部各種不合理的管制,同時縮小了各邦國政府幹預經濟的權力——不得不縮小,否則就不會有邦國一體化,連關稅和貨幣同盟都將流於形式,這樣雅利安一統就是虛假的表面現象。

而目的在於加強統一的邦國經濟一體化和自由化(只能自由化,否則各邦國就會為了制訂內貿計劃發生嚴重沖突)政策在執行起來之後,又大幅增加了雅利安合眾國的經濟活力和效率,同時打破管制和行政壟斷又促進了投資。

而放開人員流動(主要是斯拉夫人向西流動),又大大促進了以德法為龍頭的西歐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匯聚本身就會產生巨大的需求和生產力。

之前希特勒阻止斯拉夫人大量湧入西歐,表面上看是保護了德國人和法國人的就業,但同時也讓法德兩國,特別是德國無法獲得充足的勞動力和技術人才。而人口的“不足”,又限制了超級大城市和都會區的形成,使得西歐經濟無法充分享受到人口聚集產生的紅利。

所以在赫斯等人取消了各種限制之後,雅利安合眾國的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騰飛。

巨大而統一的市場,開始發揮出可怕的威力!

與此同時,原本擁有全世界最大統一市場的美國經濟,卻開始飽受市場狹小之苦了。

當然了,美國的“狹小”並不是真正的“狹小”,世界第二大市場的地位總是有的。

但是享受慣了世界第一市場的美國大公司和工人階級,卻很難忍受世界第二的狹小。因為原本的美國大公司主要的國際競爭力就來源於本土大市場——有了第一大市場的支持,美國公司投資在技術和新產品開發上的費用,就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所以美國公司更容易獲得規模效應。同時也可以立足美國,開拓海外,將美國大市場帶來的規模效應溢出到國際市場,為美國公司贏得更多的利潤。有了足夠的收益,美國公司才能支付給勞動者比較高的報酬,而高報酬又進一步刺激了美國的國內市場發展,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可是現在,一個比美國市場更大得多的雅利安統一市場的出現,讓歐洲的大公司獲得了比美國公司更大的規模效應。同時,印度、中東、非洲大部等市場對雅利安合眾國的敞開(這些市場也接受美國商品,但是設置了較高的稅率和非關稅壁壘),又讓歐洲公司取得了額外的規模優勢。

因此在號稱自由的中南美洲市場(不包括新阿斯巴尼亞)和美歐(雅利安)商品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羅馬、新阿斯巴尼亞市場上,沒有規模優勢的美國產品在過去十多年中也節節敗退。

最終美國商品幾乎龜縮到了本土,原本龐大的市場也就顯得狹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