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逆耳

念青唐古拉山山口以南,大唐河西隴右聯軍的三萬五千騎兵正揮師南下。自從四月中在紮陵湖畔的大戰中以巧妙的設計掏了吐蕃人北川都大軍的老窩石堡城之後,在哥舒翰和李光弼的率領之下,北路軍勢如破竹橫跨六七百裏的高原之地一路往南挺進。

吐蕃北境主力兵馬似乎被嚇破了膽。旺姆率領近五萬吐蕃兵馬一路被大唐北路軍攆著屁股往南跑,一次也沒有和唐軍交戰過。對此李光弼曾經有些疑問,他和哥舒翰探討過此事。明明吐蕃的兵馬尚有一戰之力,但卻為何並不回頭交戰,沿途南下的城池連守都不守便一路南逃。

哥舒翰哈哈大笑著回答李光弼道:“老弟,那還不簡單。八萬對我五萬都被我殺了三萬人奪了石堡城,北川都大將軍都被我砍了腦袋。這幫吐蕃人現在見到我們還不畏如虎狼麽?他們是嚇破膽了。”

李光弼雖然將信將疑,但是隨即從京城來的聖旨讓李光弼不得不將這疑問埋在心底。石堡城的捷報報到京城,京城的嘉獎聖旨在大軍挺進唐古拉山山口的半路上抵達。玄宗在聖旨上對哥舒翰和李光弼大加褒獎,正式任命哥舒翰為河西節度使之職,任命李光弼為隴右節度使之職,兩人雙雙坐正了位置。聖旨上勉勵他們長驅直入直搗吐蕃國的國都,並且告知了其他兩路兵馬也節節勝利的捷報。

接到這樣的聖旨,哥舒翰和李光弼更是不會有絲毫的遲疑,一路迅猛南下,過唐古拉山口之後連克安多、聶榮和那曲三座小城,於五月下旬抵達了納木錯湖之北七十裏的高原丘陵之上。而正在此時,哥舒翰和李光弼接到了王源派人從墨脫送來的親筆信。

哥舒翰和李光弼的行軍大帳中,滿身塵土一片疲憊的劍南軍信使將王源的親筆信恭敬的遞交給了哥舒翰。哥舒翰和李光弼對於突然接到王源的信件很是覺得奇怪。雖然都是討伐吐蕃的大軍,但這個王源是最近年余新近崛起的一名節度使,在此之前,哥舒翰連此人的名字都沒聽說過。倒是李光弼和王源有過交往,但那還是在河東道時王源遭遇奚族大軍的追擊一路逃到了河東搬救兵,算算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哥舒翰取過王源的親筆信來,展開快速的讀了一遍,神色頗有些古怪,不久後忽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來。李光弼覺得甚是奇怪,忙問道:“怎麽?何事如此好笑?王節度使的信中寫了什麽有趣的話麽?”

哥舒翰笑聲未絕,將信交給李光弼道:“有趣的緊呢,你瞧瞧便知。”

李光弼接過信來讀道:“哥舒翰將軍並李光弼將軍大鑒,聞兩位將軍於石堡城大戰中巧施妙計以弱敵強大破吐蕃八萬大軍,某聞之欣喜不已,欽佩之余也為兩位將軍能一洗去歲之恥而高興。自我大唐三路兵馬出征吐蕃而來,連戰連捷喜報頻傳,大壯我大唐天威,震懾吐蕃宵小之國,實乃大快人心之事。然越是此時,某愈覺不可掉以輕心。在此之際,某寫此信送給兩位將軍便是為了探討目前的戰局以及我三路兵馬如何進退事宜……”

“……我知道,陛下下旨要我三路兵馬直搗吐蕃王城,相信兩位將軍必在去往邏些城的路上。但我有些別的想法想請兩位將軍給予意見。我三路大軍雖然連戰連捷,但畢竟勞師襲遠,每一路兵馬都已經轉戰近千裏之地,如今無論補給的困難和兵力的損失都是我等面臨的巨大難題。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此時我三路大軍完全是靠著一股奮勇之氣作戰,但越是此時,越容易喪失判斷力,容易釀成大禍。”

“……吐蕃雖連敗,但其主力兵馬並未受到太大損失,據我觀察,其策略便是縮收邏些城周圍,以逸待勞之策。我劍南軍所將抵達的匹播城中有十萬大軍駐守,這便是明證。我雖不知吐蕃國中尚有多少兵馬,兩位將軍和安西軍所在的方向尚有多少吐蕃兵馬防守我也不得而知,但從匹播城的情形來看,邏些城之北和西邊應該都有重兵駐紮,兵力數量遠超我三路兵馬。鑒於此,我既給兩位將軍寫下這封信,同時也寫信送往安西軍中於高仙芝大帥商討對策。陛下遠在數千裏之外,無法洞悉戰場情形,故而下達了全力攻擊邏些城的旨意。但你我身在戰場,當以戰場局勢為進退之據,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們該好好的商議一下三路兵馬的進退以及聯動協同之事。我個人的意見是,我們都不應該繼續冒然挺進邏些城,而應該先摸清楚情形,相互聯動出擊,方可保證達成陛下的要求。具體的想法我也處於混沌之中,尚未有明確之策,兩位將軍以及高仙芝大帥都是身經百戰之將,本人躬聆三位大帥高見,盼回信賜教。劍南節度使王源頓首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