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偏安

數日來,王源簡直忙的不可開交。安頓玄宗一行倒不是什麽難事,玄宗隨行的幾位皇子和一堆內侍宮女內官只需往散花樓之中一丟,撥給他們錢糧之物,他們便可自己將一切打理的好好的。伺候皇帝的事情,那些人輕車熟路。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王源操碎了心。

玄宗在隨大軍進蜀地的路途之中發布了告天下的詔書,宣布他將入蜀。此詔一下,那些失去了皇帝消息的散落各地仿徨不安的官員們就像斷奶的孩子又找到了娘一般,蜂擁朝成都而來。在玄宗抵達成都的三日之後,這些人員便開始絡繹不絕,充斥了進城的大道。

他們當中有朝中的官員,也有老牌的貴族勛卿,更有京城中逃散的禁衛兵馬以及各級小吏。陛下在哪兒,這些人便也就跟到哪兒。一時之間成都城中熱鬧非凡。但對王源而言,這些人的到來便意味著更多的事務。玄宗只是在散花樓一批批的接見安撫他們,剩下來的安頓之事便只能是王源來安排。偏偏這些人都是養尊處優慣了的,稍不如意還要說怪話,弄得王源滿肚子的火氣。跟著王源一起安排他們住處的王源手下的幾名官員都氣的要命,這些京城來的人都已經是喪家之犬了,來到成都還狗眼看人低言語中諸多看不起劍南官員,說出百般不是來。

幸而王源如今地位高隆,這些人倒也不敢造次,只說幾句怪話便罷,也不敢真的鬧出什麽事情來。倒也能逐漸的安頓下來。

然而,王源實在不想跟這些人打交道了,他再一次跟玄宗提及要專門派人去安頓這些追隨而來的官員和貴族們。於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提上了台面,便是要重建朝廷秩序,首先便是需要重新拜相,之後才能讓朝政正常運轉起來,才能讓王源擺脫這種繁忙的瑣事。

在相國的人選上,玄宗在追隨而來的官員之中倒是選出了幾個,特意叫王源一起商榷誰更合適。王源當然不會拿主意,而是建議召集侍郎以上官員一起商榷推選,推選出來的官員再由玄宗定奪。玄宗接受了王源的提議,於是乎召集官員們進行了一次推選,最後有兩人浮出了水面,一個叫韋見素,一個叫房琯。

這韋見素王源雖不太熟悉,只知道他之前是吏部侍郎官,主持的是考選之事。但王源私下裏做了些調查,此人名聲不錯,主持考選之事公正公允從不枉私,為人卻也謙和的很。這時候的紛亂局面,需要這麽個人出來主持,既能公允辦事,又能謙和服眾,應該是個不錯的人選。那個叫房琯的名聲也不惡,雖然之前是禦史中丞兼戶部侍郎,但這個人倒是有些膽色。據說他曾公然違背朝廷命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差點因此被李林甫砍了腦袋。

雖然相國的人選極為重要,需要仔細的考量,但形勢已經不容再拖沓下去,於是乎玄宗拍板,拜韋見素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院學士銜,實際上便是大唐的左相。房琯則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加金紫光祿大夫,拜為右相國。其實按照王源的想法,無論資歷和能力,似乎韋見素更應該擔任相國之職,但不知為何玄宗將兩個人選的職位掉了個個,王源雖有些意外,但倒也不太想去管這件事。

左右相國一旦任命,朝中頓時便有了骨架,於是乎政事堂六部之事便得以進行下去,而王源便也終於可以抽身而退,他有更為棘手的事情要處理,實在沒時間耗在這些事務上。

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便是,除了官員貴族們抵達蜀地之外,數量龐大超過百萬之眾的難民大軍也陸續抵達隴右和劍南境內。對王源來說,這才是真正的難題。這麽多難民的湧入可不是件小事,這些饑寒交迫的百姓一旦處置不好,便會釀成大禍。人要是餓極了冷很了沒活路了,什麽事情都能幹的出來。這些難民就像是過境的蝗蟲一般,走到哪裏那裏便被洗劫一空,樹皮草根都一掃而空。所以,這百萬難民潮若是處置不好的話,將士一場災難。

王源召集手下人等商議對策,問題集中幾條,一是難民的救濟問題,百萬難民幾乎都是一無所有,吃喝穿將是一個大難題。雖然王源的成都府的幾十座大糧倉中囤積有大量的糧食物資,但王源不可能將這些物資盡數讓這百萬張嘴盡數消耗掉。救濟之外,還要這些難民有生計才可以。

想來想去,王源等人一時也想不出好的辦法來,只能暫且開倉救濟他們,先穩住他們的心再說,慢慢的再想辦法。王源想著,只要熬過了這個冬天,或許可以鼓勵他們開荒屯田自給自足,但起碼這幾個月是要耗費大量的物資給他們了。好在儲備足夠充分,二十座超級物資倉庫中囤積著足夠可食一年的糧食和大量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