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心離

玄宗笑道:“罷了,房琯的事我們便不再說了,殺也殺了,雖有過,但也畢竟是我大唐曾經的相國。朕也不想再提他了。朕叫你今晚來見,卻是為了另外一件事要和你商議。”

王源道:“陛下請說。臣未必能拿什麽主意,除了殺敵作戰,臣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懂。”

玄宗呵呵笑道:“你這是太自謙了,其實你不僅領軍作戰在行,政務上也很有想法。譬如你今日關於朝廷政務的那一番話,朕午後細想了一番,覺得甚是有理。如今的局勢確實不宜過多養兵,而是要積極開墾屯田,多種糧食,以防止即將到來的窘迫之境。東南州府兵馬不多,若安祿山的叛軍攻擊東南,怕是舉手之勞,到那時我們的錢糧便將枯竭了,這可是一件巨大隱患。錢糧一斷,大事便休。你能想到這麽長遠,比之房琯不知高明了多少,所以朕覺得你看得清楚,想的清楚,是個理政之才。”

王源搖頭道:“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朝中很多人都明白,倒非臣所獨知。”

玄宗搖頭道:“顯而易見怎麽沒人跟朕提起?知道了不說又有何用?一個個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哪一個能擔負責任?在朕看來,唯有你才是認真的為大唐社稷考慮的。”

王源當然不會信他的鬼話,玄宗最善於的便是這一套,灌迷魂湯他最拿手。這套虛偽的言行王源早已看的多了。

“……故而朕思來想去覺得,朕只能將一切托付給你才成。所謂能者多勞,既然於政務大局上你有清晰的判斷,你不得不為朕擔起朝廷政務的責任來。房琯死後,相國之位無人能居,朕認為只有你才能擔當相國之位,不知你意下如何?”玄宗微笑看著王源。

王源沉吟不語,玄宗此舉表面上看是重用自己,並且借此彌補雙方的關系的,看上去是對自己表達更大的信任的舉動,但在王源看來,卻飽含深意。要王源當相國已經不是玄宗第一次提出來了,以前王源以平叛之事無法分神為由拒絕了之後,玄宗才選擇了其他人。而現在玄宗重提,又是在房琯得罪了自己被殺之後,這時機看似妥當,其實卻很有講究。

房琯死了,王源繼任。房琯又是因為挪用王源的軍糧被王源逼迫而死,這前後的因果關系不免令人遐想。這無疑又給王源增加了一條可以在街頭巷尾朝野之間可以議論的點。很多人一定會造出王源為了當相國而逼著陛下殺了房琯的流言。事情的重點會從房琯挪用軍糧之罪而轉移到因為爭奪相國之位而導致的相互傾軋上來。

這不是無聊的揣度,而是一定會發生。玄宗不可能不知道會有這樣的流言出來。而玄宗這麽做的目的恐怕也正是要有這些流言漫天流傳。玄宗這是要將自己一步步的抹黑,一步步的爭取所有人的同情,將自己慢慢推到萬人唾罵的境遇之中。這麽做也是為將來清算自己做準備。

王源承認自己自從來大唐之後,對待人和事不免變得多疑和陰謀論,但這麽多年的經歷表明,並非自己神經過敏,而是這年頭的人都太過奸詐。特別是在廟堂上打滾的人,每一步的舉動都有其背後的深意,一個不小心便入其觳中後悔莫及。這些事王源都曾親歷,不勝枚舉。而王源自己也用圈套設計過他人,譬如楊慎矜之死,譬如王鉷之死。實際上很早以前,王源便明白了要想在朝堂之中廝混便不得不變得比他們還奸詐和兇狠的道理。

玄宗目不轉睛的看著王源,他知道王源一定會拒絕。不是因為王源謙遜,而是因為大唐官員名義上管軍便不能管政,二者相權之下,王源是一定會選擇抓著兵馬不放的。這也是以前王源拒絕相國之位的原因。

果然,玄宗的耳中聽到了王源的拒絕之言:“陛下,臣可不敢擔任此重責。臣年紀太輕,經歷太少,而相國之職舉足輕重,臣可不敢接這個擔子。臣那些話都是皮毛之言,可不能以此為憑。當真要理政的話,還是需要大智慧之人才成。”

玄宗搖頭道:“以年紀閱歷為借口都是不對的,年紀的大小不能代表才能的大小。特別是對你王源而言。你二十歲便平了南詔,誰能做到?二十一歲便擊潰了吐蕃國?我大唐誰人能比肩?二十一歲便身兼我大唐兩道節度使,古往今來誰人能及?如今你才二十三歲,正是風華正茂建功立業之時,他人還在為前途奔波,你已經是我大唐的兵馬大元帥,何人能及你之才能?朕一直將你視為我大唐異數,或許老天知道我大唐有此一劫,所以出了文武全才之人助朕渡過難關。故而,朕相信你一定能勝任相國之職。你放心,朕不僅讓你管理政務,朕還一樣讓你統帥兵馬平叛。能者多勞,非常時期什麽軍政分離的規矩也顧不得了,朕就指望著你既替朕平息叛亂,又替朕統率百官渡過難關。王源,朕是誠心誠意的,難道你竟不理朕的誠意麽?莫非要朕低聲下氣的求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