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睨墻

成都城中,從午前李隆基頒布退位詔書之後便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這混亂不僅是可見的混亂,更多的是內心中的迷茫和慌亂。全城近兩百萬百姓和難民一下子被這個驚人的消息震的暈頭轉向。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昨天還一切如常,怎地今日忽然大唐便多了個新皇,老皇帝便宣布退位成為太上皇了?事前竟無一絲征兆,事情變化之快叫人難以接受。

無論如何,在眾多百姓心中,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的玄宗早已在他們心中生了根。不管玄宗近年來多麽的昏聵,做了多少荒唐事,導致大唐陷入了如今的混亂局面之中,但他畢竟是大唐幾十年來坐在寶座上的那個人,百姓們也習慣了那個人坐在寶座上。而現在,老皇帝忽然間便讓位了,傳位的還是那個在民間名聲極不好的壽王李瑁,這讓很多人心裏一下子變得空落落的。

李瑁在民間的名聲可差的很,當然原因便在於他被玄宗奪了女人的緣故。因為此事,這位壽王在民間被看做是懦弱和無能的代名詞,市井漢田舍奴們相互間吵嘴辱罵對方的時候,甚至都有以壽王這件屈辱之事衍生出的罵人的話相互攻擊侮辱對方。映射對方家裏發生了不倫之事,而對方卻無能為力。可想而知,百姓們對於壽王的印象差到了何等的地步。

相反,人們對於玄宗卻沒有過多的指謫,一方面那是當今陛下,他們也不敢放肆調笑,另一方面玄宗在這件事上是勝利者,而勝利者總是讓人崇拜的。大唐是個民風開放的時代,這年頭父親搶了兒媳婦雖然是醜事,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被搶了老婆的那個人懦弱無能,甚至主動獻上自己的老婆獻媚於玄宗,這才是讓人不齒之處。

而現在,正是這個讓人不齒的人當了皇帝了,人們心中的別扭勁可想而知。

當然,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在意誰坐上了那個寶座。普通百姓只關心亂世之中的苟全,只關心家人的生計,誰當皇帝於己無幹。但這件事發生的突然而蹊蹺,人們總是要猜忌是否有什麽大事要發生。本就在亂世之中,再來一場蕭墻內亂,這日子還過不過?

另外一部分的精明的投機者已經開始想著後路,既然老皇帝退位,新皇帝在靈州登基,那麽理所應當拋棄太上皇去效忠新皇。沒準在太上皇這裏得不到的東西會在新皇那裏得到。所以這部分人把這件事看成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所謂亂世出豪傑,亂局機會多,在成都半死不活,還不如去靈州碰碰運氣。

抱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城中輿論如沸,人心浮動。街市之中百姓們相互打探著消息,議論著這件事的來論去脈。各種版本的消息像是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在成都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流傳變味和滋生扭曲。

幾處城門口更是從午後時分便開始有人離開,特別是一些抱有投機心理的官員和文人們,他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靈州,匍匐在新皇的腳下表達效忠之心。因為他們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繼位老皇帝任命的官員大多數都將被更替,這時候若是早一些去覲見新皇表示效忠,說不定便能得到豐厚的獎賞以及夢寐以求的職位。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就連城中的一些小吏鄉紳乃至部分百姓們都開始收拾物事意欲出城奔赴靈州去,一時間幾處城門口人馬喧囂擁擠紛擾,鬧得人心惶惶。

李宓率神策軍維持著城中的秩序,他早已接到王源的命令,一定維護城中的安定。至於那些要離開成都的官員和百姓們,王源的命令是:一律放行!王源巴不得他們滾蛋,因為他們留在成都也是負擔,王源也絕不願強留一人在成都城中。

當然,絕大多數百姓雖然心中慌亂迷惘,但他們還是清醒的。特別是劍南成都本地的百姓,他們只會盯著王源。只要王大帥在成都,打死他們都不會離開。因為他們這麽多年來已經在大帥的蔭蔽之下過著安定的日子,他們相信只要大帥在成都,一切便無大礙。天塌下來自有大帥替他們撐著,地陷下去自有大帥替他們堵著,王源便是他們心中的那根定海神針。誰當皇帝他們不關心,只關心大帥是否離開成都。

一片混亂之中,散花樓左近的皇親國戚們的住處卻靜悄悄的。在散花樓西的一座大宅院之中,一個由李珙召集的,幾名王爺參加的會議正在進行。上午從王源的宅中告辭回府之後,李珙便立刻派人將在成都的幾位皇子們請來聚集一處。雖然對於這位二十六皇子的最近的作為很是不滿,但現在這個時候,眾皇子們早已放下了對李珙的成見,欣然赴約了。因為當皇帝的不是李珙,而是李瑁。對於幾名有意染指皇位的王爺們而言,現在李珙不是他們的對手,現在大家都是同為天涯淪落人,都是失敗失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