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清江

王源於半夜時分抵達了楚州清江縣境內。雖然人困馬乏,但能夠提前趕在叛軍的船只之前抵達清江,王源也松了口氣。夜裏,清江縣城門緊閉,王源也無法進城。再加上人馬疲乏,王源只得決定在北城外官道旁的夜店湊合一晚,待明日天明時再進縣城找到當地官員表明身份商議對策。雖然時間緊迫,但叛軍的船隊起碼要到明日晚間才會抵達清江,還有一天一夜的時間準備,倒也並非火燒眉毛。

一夜無話,次日雞鳴時分,王源便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後牽馬出店。騎著馬行了小半個時辰,天色大亮時,王源已經抵達了清江縣北城門外。但讓王源詫異的是,清江縣北城門緊緊的關閉著,城門口也見不到進城百姓的人影。連城樓上也空無一人,幾面旗幟懶洋洋的在城頭飄揚著。

王源朝城頭喊了幾嗓子,城頭上連半點人影也不見出來。正焦躁間,忽聽吱吱扭扭的木輪轉動之聲從城下的小道上傳來,放眼看去,卻是一名百姓推著太平車從城下的阡陌小道自西往東而來。

王源忙策馬上前,拱手問道:“這位大哥,敢問一聲,這北城門怎地不開門啊?”

那推車的百姓上下打量著王源,抹著汗道:“你是外鄉人吧。不知道今日北城門不開的事情麽?不但今日,明後兩日也不開城門呢。”

王源忙道:“我確非本地人,我從北邊徐州城來。但不知為何北城門不開啊。”

“從今日起,東門碼頭處,崔家的糧船在碼頭上平價放糧,清江縣的官吏和士兵都去碼頭維持秩序了,人人都忙的團團轉,哪裏還有人手開北城門?放糧這三天時間,只開東城門,其余三城城門都關了呢。這不,我也是要碼頭領糧食的呢。”那百姓解釋道。

王源雖不太明白他說些什麽,但顯然北城門是不會開門了,東城門倒是開著的,只能繞行東城門進城了。

王源有心詢問一番內情,當下招手對那百姓道:“兄弟,你上馬來,我載你一程,你替我帶路。都是小河小道的,我怕我走岔了道。”

那百姓忙擺手道:“可不敢,我可沒騎過馬,沒得摔斷了骨頭。再說我這太平車難道丟了去?”

王源笑道:“放心,我的馬兒可穩當的很。太平車嘛,很簡單,掛在馬屁股後面便是。”

說罷王源馬上彎腰探手,一把抓住太平車的車幫子,單手將小車提起來,朝著戰馬側後的鉤索上一掛,用繩索稍加固定,倒也穩當的很。

那百姓欲帶阻止,卻也來不及了。只站在地下咂舌道:“這位兄弟看著瘦筋筋的,怎地氣力這般大。這太平車我一個人都搬不動。這匹大馬也是厲害,屁股後面掛著這個重東西,居然紋絲不動。”

王源呵呵笑道:“莫看我瘦,骨頭裏都是肉。上馬來吧。”

那百姓笨拙的爬上馬背,坐在王源身後,王源一提韁繩,馬兒往前便走,那人嚇得一把抱住王源的腰。王源雖覺得有些古怪,倒也只能忍耐了。

下了官道沿著城墻外的阡陌小道往東而行,雖然王源很想節省時間快點到達東門,但這一路上都是小道和池塘湖泊,小路像蛛網一般的密布,想快卻快不起來。而且若非那百姓在後指點方向,告訴王源那條路是通向河邊無橋可行,那條路上有小橋相連,這才避免的走很多冤枉路。

雖然耽擱了些時間,但路上王源倒也問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去年的大災也波及到了東南各地。雖然南方的水源充足,但因為北方大旱又大亂的緣故,南方的糧價也直線飆升。不法商賈囤積居奇哄擡糧價,百姓們卻被迫以低價糧食納稅,導致連當地百姓們都買不起糧食了。

面對如此局面,居於揚州的豪族崔氏主動表示願意拿出巨量的糧食以平價出售,用意自然是為了救濟百姓。此舉自然是得到了百姓們的大為歡迎。從去年秋後開始,每隔兩個月,崔家便從揚州調運好多船糧食來楚州。清江縣也分到了三船。所以到了平價分糧食的日子,清江縣的縣令和官員衙役團練兵卒們都去東門碼頭協助分糧。故而其他幾處城門因為人手所限便不開城門了。百姓們也都聚集到東門碼頭去按照戶頭買平價糧食。這位住在西邊小村裏的名叫趙六的百姓今日睡的遲了些,所以直到此時才抄北城小路往東門趕。

“你說,這是揚州的崔家?哪個崔家?”王源問道。

“崔家啊,這你都不知道?”趙六看著王源像是在看一個怪物。“誰不知道崔家?江南的大豪族?據說武帝時從清河搬來江南。家裏良田萬頃,家私億萬,富得流油。據說他們家和當今皇家都關系密切著呢。祖上有好幾位公主嫁到崔家,還出了好多大官呢。”

王源恍然,這個崔家正是五姓七族遷居南方的清河崔氏,正是秦國夫人口中所言的那個可稱之為大唐第一豪族的崔家。沒想到這崔家居然這麽會來事,這時候糧價貴如金的時候,願意拿出大批的糧食出來平價售出,這可不是一般的闊氣。要知道這清江縣只是個小縣城,這裏都能得到救濟,更別提南方的大大小小的各處城池了,那該是多大的手筆。不過在王源看來,大豪族這麽做自然是有他們的目的。花了錢得了人心,這恐怕才是他們此時站出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