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福禍相倚(第2/4頁)

可是嫁妝不同,雖然陪送進門,卻是女方的私產。

若是女兒有個好歹,或是夫妻情感不諧,要和離,那麽女方完全可以將嫁妝收回。

而且,嫁妝日後不會分給旁人,只屬於女方自己的子女。

哪怕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日後,女兒出嫁,也可全部陪送出去,與夫家不相幹。

賈家姑奶奶賈敏出嫁時,陪送了多少嫁妝,待賈敏和林如海過世後,這份嫁妝卻又回到了賈家的手中,日後,算是林黛玉的添妝。

林家就算還有人在,也是動不得這份心思的。

因為賈家手裏有一份嫁妝單子,缺一份都不可能。

何家太太此刻這般說,難免有些不吉利的感覺。

可是人家後面又補了一句,“只相中了府上的哥兒”。

這句話,就將薛姨媽心中還未生出的那一絲芥蒂,打磨了幹幹凈凈,只剩下滿心的滿意和歡喜了。

真真是好人家啊!

嫁妝的歸屬權雖然只屬於兒媳婦,可嫁妝的出息,卻通常會被媳婦拿出來補貼家用。

兒媳婦想在婆家立足,話語權的分量,通常都和嫁妝的出息多少,為家中做的貢獻大小成正比。

基本上是算作肉爛在鍋裏。

薛家自然不會在意這麽點出息,可看重的,卻是人家給的這一份體面和心意!

薛姨媽此刻再看何家太太,就是滿眼的樂意和親近了。

不過……

薛姨媽又猶疑道:“成親六禮,乃是禮數,卻不好缺了。家裏親戚多,若是連訂親都不吱語一聲,實在不像……”

“太太說笑了!”

媒人笑道:“六禮自然是一樣都不能少……我這個提議,不過是因為看到這門婚事實在是般配,所以才忍不住相勸。也算是,為這樁姻緣再添幾分喜意。

先簽了婚書,成了親家。

之後的事,反而愈發順理成章。

你們兩個府上,自己商議著如何辦的體面如何來就是!

能傳一段佳話,更添福氣不是?”

薛姨媽聞言,頓時心動了,緩緩點頭,道:“如此,也好……”

此言一出,媒人和何家太太,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

那媒人本就極會說話,一連串的好話不要錢似得的丟出來,讓薛姨媽心裏愈發滿意。

而就在雙方準備要在媒人備好的婚書上簽字時,庭院內忽然傳來一聲問候聲:“姑奶奶回來啦!”

這個時代,女兒家出閣後再回娘家,就是以姑奶奶的身份回門。

尋常沒有外人的時候,薛家人還會喊薛寶釵一聲姑娘。

可有外客在時,就必須要遵守該有的禮儀。

聽到屋外丫鬟同喜的話聲,薛姨媽面色更一喜,同對面的何太太道:“是我們家姑娘回來了!”

那位何太太聞言一笑,執筆在婚書上寫下了何家家主的名諱,笑道:“親家太太,咱們這一簽,往後就是一家人了。我也好生見見府上的姑娘,早就聽說,府上的姑娘最得寧侯寵愛,定是天仙一樣的人物。”

薛姨媽聞言,笑著點頭,道:“太太是長輩,理應見見。”

說著,也要提筆簽字。

只要簽了這婚書,兩家就是真正的姻緣親家了。

落筆為證,具有法律意義。

薛姨媽也想給薛寶釵一個驚喜,讓她看看她哥哥在外面有多受人喜歡,就要落筆。

卻聽門簾處一道阻攔聲:“慢著!”

薛姨媽手一抖,筆上一滴墨低落,汙了契書。

見此不吉的兆頭,薛姨媽心中不喜,見對面臉色僵住的何家太太,以為對方也認為不吉利,回頭看向進屋的薛寶釵,難得嚴肅道:“都是當家做夫人的人了,怎地反而愈發不知禮了?”

在薛姨媽心裏,到底還是薛蟠要重一分。

至於她口中的當家做夫人,倒也有幾分緣由……

賈環和贏杏兒的關系,是太上皇金口玉言親定的。

盡管為了皇家的體面,不能大張旗鼓的操辦婚禮。

可兩人在一起,卻沒什麽問題。

只是,兩人在一起時,贏杏兒的身份,依舊是大秦尊貴的公主,而非寧國大婦。

而到目前為止,賈環明面上也只納了薛寶釵一人。

所以,薛姨媽的話雖然逾越,卻也說的通。

畢竟,她說的不是當家太太,而是夫人。

寧國府乃官家門第,大婦都要被稱為太太。

至於夫人,就隨意的多。

薛寶釵聞言,忙先道了聲惱,孝道是這個時代的大道,子女無論有什麽樣的理由,長輩見責時,都沒有還嘴的份兒。

見薛姨媽面色和緩下來後,她才笑道:“媽,哪有這樣心急的?就算忙著給哥哥說親,也沒有頭一回見面就簽婚書的。

六禮未盡,這婚書如何簽得?

傳出去,豈不是讓人說嘴?

哥哥是男子沒大事,可對未來的嫂嫂也不好呀,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