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母子反目,媚娘覬覦帝位(第2/17頁)

“本宮親自讀吧。”媚娘揮退李君信,把所有表章攤在禦案上,仔細挑了挑,“有薛元超的。”

“元超回京了嗎?”李治頓時來了精神,“快念給我聽。”

原來薛元超已完成巡察河北的任務,順利返京,上表匯報情況。據他所言河北吏治尚好,多數州縣賑災及時,也沒有貪汙賑糧之事,只是懷州(今河南焦作)有一場小風波。懷州轄下有一武陟縣,旱情嚴重,百姓懇求官府開倉放糧,當時縣令尚未接到上司命令,予以拒絕。哪知這個縣的縣尉非泛泛之輩,此人名叫員半千,當年赴舉連中八科,頗有狂傲之氣,他見黎民困苦心中不忍,便趁縣令外出之機私開官倉,把糧食分了。百姓固然得救,卻嚇壞了縣令,私開官庫那還了得?忙上報州府。刺史震怒,將員半千逮捕下獄,正欲向朝廷通報其罪,正巧薛元超巡視恰到懷州。百姓聽說天使駕臨,紛紛攔路為員半千喊冤,薛元超得悉事情緣由,招來刺史一頓痛罵:“公為一州之長,不能救百姓,而使人心歸一縣尉,不愧乎!”當即將員半千釋放,將此事經過寫於表中,請李治別加裁奪。

媚娘讀罷暗笑——好個薛元超,辦事越來越油滑啦!先前賑災是賢兒和李義琰他們辦的,他不敢開罪太子,所以說一切安好,可雉奴把他派下去,又不能毫無建樹,於是上報懷州之事。明明他手中就有黜陟之權,還上書請雉奴裁度,這不是故意讓雉奴做個順水人情嗎?真是八面玲瓏啊!她心裏這麽想嘴上卻道:“連中八科乃其才也,冒罪賑糧乃其德也,員半千可謂德才兼備。陛下以為如何?”

“縣令未得指令不賑糧,無過;刺史獲悉有人開倉以法繩之,亦無過。員半千所行之事本屬非法,但為救百姓不惜獲罪,其情可宥、其義可彰!官升一階。”李治的裁決也是溜光水滑,所有人的好都讓他賣了。做出這個決定他不免有些自得,接著道,“可傳諭中書,薛元超巡察河北有功,晉升中書侍郎,仍同中書門下三品。”可算回來一個放心的人,趕緊給他升官。

媚娘湊趣道:“薛元超也真走運,竟叫他遇上員半千這等奇人,以後再有人科舉無賢士,他可更有的說了。”

“呵呵……”李治煩悶稍解,“還有來恒的奏表嗎?”

“沒有。”

“那就是尚未回京,應該也快了,眼下就盼李敬玄的露布了。”西征還算順利,龍支得勝後又陸續有幾次小勝,最頻繁時一日內連接張虔勖部兩份捷報。在李治看來,自己調集了十八萬大軍,精兵悍將無數,這種氣勢無異於泰山壓頂、摧枯拉朽,大敗吐蕃應該指日可待。

明崇儼半晌無言,這會兒見聖顏稍和才湊前道:“陛下處置奏疏過於勞乏,今日天氣晴和,該出去散散心才好。”

李治發作一場又得知薛元超回京,心裏略覺舒暢,便偕媚娘同出丹霄殿,也沒有列儀仗,只有明崇儼和兩個親信宦官跟從。萬年宮占地雖不甚廣,但坐落群山之間,除所在雲台山,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珠璧交映,崢嶸千仞,石骨棱棱,松柏漫布,別有一番秀麗景致。趁著秋高氣爽微風正宜,二聖順甬路漫步西行,媚娘一路攙著李治,閑談間已至宮城西墻。見不遠處有一小池,青石圍砌,池水清澈,下有泉眼,波紋汩汩,池畔還立著一塊石碑,雕飾精美,銘文赫然。

此碑乃先帝所立,魏徵撰文、歐陽詢所書,能工巧匠悉心雕琢,只為記述這泉眼的來歷。歐陽詢之正楷獨步天下,好書人無不愛慕習學,李治每過此碑總要駐足瀏覽,今日也不例外,但賞碑之余又多了幾分慷慨:“昔日楊素修建此宮,萬事俱備,唯恨雲台無泉,只得開渠自北面河谷引水。累死役卒無數,猶不能暢通,高低落差之處以水車汲上,勉強供給。怎料貞觀六年,父皇母後閑庭漫步,行至此處見卑處潮濕,命人開掘,泉水竟自然湧出。隋主覓而不得,父皇來而自現,莫非真是德行所致、天意使然?”

此言正中明崇儼下懷,於是他忙接口道:“道經有雲:‘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故帝王之德,譬如醴泉,鑒映群形,潤生萬物。隋主德不足,泉不現;我大唐皇帝運承天地、德澤四海,泉乃自生。臣還曾聽聞,昔隋煬帝之時仁壽宮每逢朔望便有磷火彌漫,蘊啼哭之聲。使術士望之,言是鬼火,乃因萬余役卒冤魂所致,為此煬帝禮聘僧道,念經作法無所不施,終不能魘。而九鼎歸唐,其妖自敗,陛下承祚屢幸此宮,何嘗見過鬼火?足見鬼蜮亦知陛下乃聖德之主,隱匿形骸,不敢唐突也。”這番話真是一箭雙雕,既拍李治的馬屁,又宣揚了他那套神神鬼鬼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