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崛起(第2/11頁)

 

森恪是一個政治背景十分復雜的人物。辛亥革命後他代表三井物產,最先向孫中山提出提供財政援助;“九一八”事件後又投靠日本軍部,最先出賣其好友和同黨犬養毅。森恪一人就是一部日本現代政治百科全書。為了心目中的日本利益,他可以做任何事,也從不在乎出賣任何人。

 

而且還是幾乎完全公開的出賣。

 

當時,日本陸海軍和外務省正在與偽滿洲國政府談判,並且在“使中國本部政權對滿蒙死心,使之面對既成事實只有加以承認”這一方針上取得一致意見,事實上決定了不與南京政府就所謂“滿洲問題”談判。忽聞犬養毅首相悄悄往南京派去了特使,咄咄逼人的少壯軍人無不感到難以容忍、義憤填膺。

 

犬養毅之子犬養健擔任其父的秘書官。二戰結束後,他在遠東軍事法庭作證時說:“森恪曾數次警告我,說總理大臣采取與軍部和滿洲方面的武力政策相對抗的政策,對總理自身是非常危險的。在幾次談話中,森恪都說過,如果我父親繼續采取反對軍部的政策,那麽父親的生命必有危險。”

 

在日本,軍部泛指日軍統帥部。包括參謀本部、軍令部、教育總監部和陸軍省、海軍省。

 

開始被軍人視為眼中釘的犬養毅,其實最初與軍部的關系也不錯。在整垮上屆首相濱口雄幸時,還做過軍部的好幫手。濱口內閣是在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田中內閣又因皇姑屯事件倒台後上台的。上台半年便趕上要了他性命的倫敦海軍會議。

 

說到1930年的倫敦海軍會議,必須扯出華盛頓會議。1922年華盛頓會議曾規定:日本海軍大型艦只能為英美兩國的60%。日本軍界長期對這一比率不滿,於是倫敦會議前定出方針,要提高10個百分點,將比率調整到70%。潛艇則保持已有的78000噸水平。

 

1930年1月,海軍裁軍會議在倫敦舉行。美國反對日本提出的修改,堅持華盛頓會議的60%比率,而且要廢除所有潛艇。

 

會議陷入僵局。

 

此時正值大蕭條波及日本。濱口內閣面對經濟不景氣的現象,決心緊縮財政,協調外交,達成裁軍協議以緩和處於災難中的國民經濟。

 

當然也還有另一面。在皇室和軍閥的夾縫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沿政黨政治爬到首相高位的濱口,深知必須照顧軍部情緒,否則後果難料。

 

濱口內閣在會談中為日本討價還價,異常艱苦。終於在3月13日簽訂了日美妥協案,日本擁有艦只總噸位為美國的69.75%。

 

軍部要求上調10個百分點,濱口內閣在美國人那裏拿到了9.75個。日本的主張可以說幾乎完全被貫徹了。69.75%與70%,僅僅相差0.25%。

 

但就是這0.25之差,竟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海軍軍令部長加藤寬治和次長末次信正首先發難,大表不滿,指責內閣不顧軍令部反對而簽約,違反憲法。

 

日本軍人在日本政治中之蠻橫霸道,可見一斑。

 

倘若反對浪潮僅僅來自軍方,問題還要簡單一些。在野黨政友會也立即隨聲附和,說濱口內閣“明知軍令部有強烈的反對意見,卻無視這一意見,輕率地決定了有關國防的重大問題”,利用倫敦條約開展倒閣運動。其中最積極甚至把它上升到“侵犯統帥權”高度的,就是政友會總裁犬養毅。

 

犬養毅因為自己的政黨政友會在大選中遭到失敗,與民政黨的273個議席相比只獲得174個議席,便為倒閣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把決定軍事力量發展這一最為重要的國政也說成是內閣管轄之外的事,雖然搞垮了濱口內閣,卻也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當時濱口內閣還硬頂了一會,不顧軍令部的抵制和犬養毅的政友會的反對,簽訂了日、英、美三大海軍國《關於限制和縮減海軍軍備的條約》,即《倫敦條約》。條約批準書交換儀式於1930年10月27日在英國外交部舉行。濱口出席。18天之後,他在東京車站遭到右翼暴力主義者行刺,身負重傷。

 

刺客佐鄉屋留雄與臭名昭著的皇室成員、陰謀家東久邇宮有聯系。

 

近代日本發生的多起刺殺事件,都與這位東久邇宮有關。

 

濱口首相1931年8月26日去世。

 

他1895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卻死於無法無天的帝國。

 

1932年5月就輪到指責濱口“侵犯統帥權”的犬養毅了。當血盟團青年軍官黑洞洞的槍口開始瞄向犬養毅的腦袋的時候,不知他能否記起自己對濱口的指責?

 

犬養毅是自1890年日本第一次眾議院大選開始,連續17次當選眾議院議員的著名民主人士,議會內打倒藩閥和擁護憲政運動的主要推動者。日本近代最富盛名的民主政治家,卻親手葬送掉慘淡經營起來的民主政治,這不能不說是近代日本國家發展的巨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