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越州(一)(第2/2頁)

越州城位於寧紹平原,背山面海,南高北低,背靠會稽山麓,所處的位置本來是會稽山麓沖擊扇下的沼澤平原,由於雨量極為充沛,是以容易受洪澇的侵襲,尤其是瀕臨海邊的北部,更是容易受到鹹潮的侵襲,所以越州城北面有大量的排澇用的水利工程,例如堤塘,大量的水道和堤塘將越州城南的平原隔離的支離破碎,對於攻城一方來說尤為不利,因為他們既無法大量投入兵力,也很難橫向機動攻城兵力。而守城一方卻可以利用內線的機動優勢,利用時間差將進攻方的進攻逐個擊破。

越州一共八座大門,其中五座都已經被用巨石杜塞的嚴嚴實實,其余三座:東門、北門、南門,東門外被董真挖斷了幾條水道,變成了沼澤地,極難通行,而且進了東門百步外便是董昌的宮城,進城的軍隊便會陷入數面夾射的窘境。至於越州城的南門,由於會稽山脈根本沒有足夠的平地展開兵力和攻城器械,就算攻進了城門,也會因為後續部隊無法跟上而被趕出去,雙方都知道主攻的方向只有北門了。

是以顧全武這一個月以來,除了造攻城器械,其他的工作便是在那些交錯縱橫的水道上修建橋梁,使得自己的兵力可以在越州城前的平原上自由調動,在攻取了余姚後,明州刺史黃晟派出了自己的一名牙將趙引弓,帶領三千兵跟隨顧全武圍攻越州,加上降兵,現在顧全武手下的兵力已經膨脹到了接近三萬人,對守城的越州軍有三比一的優勢,加上大量的民夫,終於在半月內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在這半個月時間裏,守城的董真並沒有坐視顧全武收緊包圍圈,他不斷地親自帶領或者派出小股精銳,攻擊包圍圈上的薄弱點,或者從包圍圈的縫隙出去襲擊砍伐木材的小股鎮海軍等。自四月以來,持續了一個月之久的圍城戰就是由這些規模不大,但是極為激烈和殘酷的小戰鬥組成的。由於董真的勇武和謀略,還有浙東軍對當地復雜水道地形的熟悉,浙東軍取得了很多次的勝利,很多時候鎮海軍的援軍隔著水道看著自己的友軍被對方擊垮幹著急。但是隨著包圍圈的緊密和鎮海軍橋梁修築的完畢,勝利的天平逐漸向鎮海軍那一邊傾斜了,鎮海軍也獲得了足夠的木材來打制攻城所必需的各種器械,越州守軍也逐漸平靜下來了,先前那些頻繁發生的小戰鬥也逐漸停了下來,越州城下竟出現了奇怪的平靜。可是雙方都明白,這一平靜不過是假象,最後的決戰隨時都會發生。

乾寧三年四月的一個清晨,水鳥如同平日一般在水邊覓食,不時發出一陣陣鳴叫聲,露珠在草葉上滾動,晨光照在上面,更顯得晶瑩剔透,如同無價的珍珠一般。突然,水鳥們仿佛感覺到了什麽,擡起頭向北方看去,不時發出不安的鳴叫聲。幾乎是同時,所有的飛鳥張開翅膀飛走了,仿佛受到了什麽驚嚇一般,眾多飛鳥同時飛走時翅膀鼓動帶著的風聲將草葉打折了不少,一時間草葉上的露珠四處亂濺,落在水面上,仿佛下了一場小雨一般。不久之後,一只穿著靴子的大腳便將那草葉一腳踏在泥土中。

遠處的鎮海軍營寨仿佛一個巨大的蟻巢,吐出一片片黑壓壓的士兵,淹沒了越州城下廣袤的平原,一面面旗幟飄揚在空中,在旗幟下面是密集的軍陣,軍陣後面,可以看到大量的投石機,木驢、攻城錘等器械正從營寨裏出來。騎著戰馬的傳令兵正不斷的在軍陣中穿梭著,傳遞著主帥的命令,在經過短暫的平靜後,越州攻城戰終於爆發了。

越州北門外的一個小土丘上,明州牙將趙引弓艷羨地看著百步外飄蕩著“顧”字大旗,嘆道:“大丈夫當如是也,數萬人之性命操與一人之手,這是何等暢快的感覺,若能如此,便是一日也死而無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