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出首(第2/2頁)

那幾人見已經打聽到了確實消息,便紛紛拱手道歉,敬酒賠罪。那親兵本不過是個器小易盈的小人,幾杯酒下了肚子便將方才所說的話全忘到爪哇國去了,加上那幾人著意敬酒,將他喝的醉倒方才罷休。

那為首的細細將事情經過說的明白,便惴惴不安地看著上首端坐著的陳允,陳允沉吟了半晌,問道:“那親兵現在何處?”

為首的那人趕緊答道:“王將軍治軍甚嚴,那夜他告假出來,第二天清晨便趕回營中去了,上官若是不信,屬下願與之對質。”

“罷了,你們幾人便回去吧,回去後便如平時一般,不得走漏了風聲。”

“諾。”那幾人見陳允這般便讓他們回去,不禁覺得有些失望,又有幾分輕松,拜了兩拜,便欲起身離去,卻聽到陳允道:“你這次出首有功,本來是要賞賜你們的,可若給了財帛,只怕你們回村後走漏了風聲,反而誤了大事,便將那賞賜先寄存在我這裏了,待到事情了了,你們每人再到軍府中領青絹五匹便是。”

那幾人聽了大喜,一面感激賞賜財物,心中更是嘆服陳允處事細致,事事都考慮在前面,自己到這裏出首實在是有先見之明,紛紛拜謝而去。

待到這幾人離開後,陳允起身走到堂下,吩咐侍從道:“你快去牽頭走騾來,我要去王鎮將那裏商量。”他本是個處事極為細致之人,並不會為了那幾人的一面之詞便相信王佛兒有謀反之意,畢竟王佛兒的為人端方厚重,以前是擔當呂方的親兵隊長,貼身護衛,是極其信重的人。而且根據莫邪都的律令,沒有出征時,將領若無折沖府的信府,根本無法調動士卒,他能調動的不過是身邊的不到百人的親兵罷了,若王佛兒作亂,只怕連劉繇城都攻不下,畢竟呂淑嫻以軍法治家,精於射藝的家仆就不下百人。他這次去就是為了當面詢問王佛兒,他自信以自己的本事,定能看出事情真假,若是王佛兒真的有了二心,憑借自己的一身武功,反掌便能將其拿下,只要首惡被擒,其余的人也翻不出什麽浪來。否則事情鬧大了,反而給了其他有心人可趁之機。

陳允有了定計,也不帶隨從,便提了一支鐵如意,上了走騾,孤身一人前往王佛兒的官邸去了,那丹陽縣城本來就不大,兩處相距不過一裏的路程,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便到了王佛兒的官邸門口,卻聽到守門的吏士回答:“王將軍一大早就帶著五十名親兵前往屯田客的農莊去了,還要去礦上,聽說那邊的罪奴們又有騷動,將軍要去彈壓一番,事成之後才會回來,也不知要幾天。”

陳允聽了後不禁有些失望,只得轉身回去,突然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的確王佛兒手中沒有多少士卒,可那些屯田客、礦奴不是人嗎?本來他們大半原先就是丹陽的豪右,作亂失敗後被呂方貶為田客,礦奴,只要王佛兒說要討伐呂方,他們恐怕大半都是跟隨,至於軍器,礦上有的是鐵器,稍加改制即可,一下子就有了千余人。莫不是那王佛兒是要去哪裏釋放那些罪奴,用他們來作亂吧。”

想到這裏,雖然已是深秋,天氣已經甚涼,陳允還是出了一身冷汗,他越想越是害怕,那王佛兒早不去晚不去,偏生從潤州一回到丹陽便去那裏,天下哪有那麽湊巧的事情,想到這裏,陳允趕緊踢了兩下騾子,趕回官邸,現在首要的事情就是趕快召集府兵,將叛亂掐死在萌芽狀態,不給安仁義有動手的借口,陳允可以肯定,安仁義現在肯定已經動員了軍隊,就等著丹陽亂起,他就有借口插手其中,到時候就能以治理不力的理由將其收為己有。可是自己雖然有召集府兵的權力,可在軍中並沒有職務,更沒有威望,空口說王佛兒叛變,只有那幾個三老做證,只怕到時候王佛兒幾句話便能讓士卒將自己捆起來交出去了,那豈不是適得其反,想到這裏,陳允眉頭緊皺,在堂上來回踱步起來,這可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