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使者(第2/3頁)

“那也顧不得了,我回營後,便下令湖州軍分為四隊,日夜強攻,攻城塔,弩炮,地道,多管齊下,一定要拿下這杭州城,記住你們這裏打的越順利,我才能有辦法把田覠和許再思他們拉下水,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如果錢繆和楊行密達成協議,田覠、安仁義、還有我這些小勢力都是死路一條。”呂方低聲道,說道最後雙頰的肌肉不住抽動,臉色鐵青,在閃動的火光映照下,宛若餓鬼。

吩咐完王佛兒後,呂方回到營中,便洗浴更衣,同時吩咐手下,若田覠有使者前來,無論何時,都一定要盡快通報。果然呂方剛剛上榻,親兵便來通報,說田使君有使者前來,說有要事請湖州呂使君相商。

此時已是三更時分,呂方立刻隨使者趕往宣州軍營地。待到了目的地,已經是天色已經微明。一路直入中軍大帳,只見偌大的帳篷卻只有寥寥數人,坐在上首的田覠臉上頗有不滿之色,一旁的康儒好像是在勸說些什麽,還有一個坐在左邊,身著紫袍,神情傲慢的男子,卻是呂方的老相識,被湖州豪強趕出湖州的上一任刺史李彥徽。田、康二人看到呂方進來,都起身相迎,而那李彥徽安然坐在椅子上,卻只拱了拱手,便作罷了。看到他這般模樣,田、康二人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田覠伸手延請呂方入座:“田某深夜攪擾,乃是因為廣陵吳王派使者來此,說有敕書交與你我二人,任之見諒了。”

呂方一邊坐下,一面答道:“田使君何必多禮,這本是呂某份內之事。”

一旁的李彥徽看到呂方自顧坐下,對他好似根本沒看見一般,他本就自視甚高,加上楊行密雖然出身低微,但對他這種世家出身的官吏還是十分敬重,當其在湖州呆不下去,逃回廣陵後,不但沒有治罪,反而還委任其為淮南道節度副使的職位,雖然沒有什麽實權,可是俸祿豐厚,散階更是已經到了從二品的高位,在淮南也就寥寥數人可與之相比。此次出使,他暗中考量了楊行密的意圖,就是打壓田覠、呂方二人,不讓其勢力膨脹,此時看到呂方這般模樣,又想起先前自己職位為其所奪的舊恨,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無明火來。不過他性格陰沉,雖然心中暗怒,臉上卻沒有顯現出來,待到呂方坐定了,他便站起身來,開始宣讀楊行密的敕書。

還沒等那李彥徽將敕書讀完,田覠臉上已經滿是怒意,若不是一旁的康儒不住的使著眼色,只怕早已發作起來,待到李彥徽讀完,田覠強自壓住自己的情緒,大聲道:“李副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且先回去,我自會修書一封給楊王,好生解釋便是。”

李彥徽傲然笑了笑,答道:“李某來時,吳王曾經親口叮囑過在下,待到親眼看到宣州大軍回師才能回廣陵,田使君還是莫要為難某家了。”

被李彥徽不軟不硬的頂了一下,壓制了自己怒氣很久的田覠再也按捺不住,一把甩開扯著自己衣袖的康儒,怒斥道:“此乃是亂命,當年我和楊兄弟擊破孫儒後,便將宣潤二州分與我和安仁義,當時約定,大江以北,行密圖之,大江以南之事,我與安兄弟二人當之,這些年來,若無我們二人,這江東之地只怕早就非淮南所有。錢繆那廝野心勃勃,董昌乃是他的恩主,卻為他所滅,其心可見一斑,其早有進占宣潤二州,割據江東的野心,如今天奪其魄,若放其遁歸,只怕他日必為子孫憂。”

李彥徽臉上卻還是帶著淡然的微笑,仿佛方才田覠說的那麽多話都沒有入耳一般,答道:“田節帥方才話語中頗有失禮之處,李某不敢與聞,若是讓吳王身邊其他人聽到,只怕有持功怨望之譏,那便不好了。臨別之前,吳王說若田使君拒不遵命,便讓在下帶一句話:‘若不還師,某自使人代鎮宣州,神福以升州兵相輔,當無大礙。’”

李彥徽話音剛落,田覠一個箭步便站在他的面前,臉上充滿了血色,額頭根根青筋暴露,一雙鼻翼不住的扇動著,雙手握拳,咯吱作響,好似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顯然是已經怒到了極處,李彥徽卻是眼觀鼻,鼻觀心,恭謹地站在那裏,好似眼前並無一人一般。過了半晌功夫,田覠頹然轉身坐下,嘆道:“好楊行湣!好李神福!”(楊行湣是楊行密的未發跡前的舊名)

李彥徽神色還是依舊:“田使君英明,如此這般則宣州幸甚,淮南幸甚。”

呂方在一旁,看到平日裏都威嚴自持的田覠這般模樣,不由得心生感慨,安仁義田覠二人,都是楊行密擊破孫儒,割據淮南時的重將,當時的淮南,在孫儒掃地為兵,渡江擊楊行密後,早已是殘破不堪,廣陵城當時生口不過數百人,而宣潤二州一個戶口繁盛,一個與廣陵相對,扼守長江鎖鑰,可以說是楊行密囊中最大的籌碼,他能夠拿出來分與田、安二人,讓其抵抗當時割據杭州的錢繆,好一心經營江淮之間,其智謀和器量的確非常人所能及。可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在完成了淮南地區的整合,大敗了宣武軍的入侵,外部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之後,占據宣潤二州的田、安二人在楊行密的眼裏便由保護側背的小兄弟變成了如芒在背的隱患。如果說安仁義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早已有了反意,而田覠這些年來,東征西討,雖然是在一直擴張勢力,可是起碼在呂方的眼裏,的確是看不出反意的,不說別的,去年他大破升州馮弘鐸的水師,其地卻被楊行密占領,交給心腹將領李神福,顯然是有了猜忌之心,他上元節還是如以往一般,前往廣陵拜見楊行密,若是呂方也遇到這等待遇,可沒有這樣的勇氣和肚量。但是你沒有反意,不等於主上就沒有了猜忌之心,想起傳聞中楊行密日漸衰頹的身體和那不成器的兒子,呂方不由得暗中嘆道:“自古有言雲,伴君如伴虎,今日方才明白其中真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