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台州(第2/2頁)

“不錯,到了那邊,給我雇上一條好船便是,高判官將這船上的護衛盡數帶去,這緊要關頭,便是多一個人也是好的。”沈玉田點頭道,本來這三人心中還有點嫌隙,可是在這汪洋大海之上,身處同一片孤舟,突遇變故,反而同仇敵愾,將一點私心盡數拋到一邊去了,倒是意外之喜。

三人既然商定了主意,便根據岸邊景物和天上星辰對準了方向,往台州州城臨海駛去。

台州,春秋時本為越國屬地,秦漢時為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以會稽東部為臨海郡,魏晉南北朝時,一直沿襲,成為南朝重要的糧倉,唐改名為海州,後因州中有天台山,改名為台州,治所為臨海。其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州中川澤豐饒,物產豐富,由陸路走紹興,則可以隔斷明州中斷而杭州震動。出海向定海,既可以突襲錢塘也可以由長江入口處逆流入大江,隔斷運河交通,唐末裘甫之亂,便是發源此地,其攻克明、越二州,直逼杭州,截斷漕運,關中亦為之震動,錢繆為呂方所亡後,州中刺史領兵出援越州,敗死於石城山,州政混亂,州中豪傑各自聚集百姓,修建塢堡,幸喜山勢險峻,趙引弓又唯恐引來呂方攻伐,是以也沒有外來勢力的進攻,州中反而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局面。

高奉天站在船首,一旁王道成正聽著一個老漁民的指揮,小心的查看著潮水,準備進入靈江中。這台州的州治臨海城位於靈江南岸,沿著這靈江上搠,便可行到臨海城旁。先前高奉天行舟到靈江入海口處時,便遇到一對漁民父子正在打漁。王道成便靠了過去,將那漁船買了下來,許以重賂,讓那兒子將沈玉田送往溫州,至於他的老父,便留在高奉天船上引水帶路,也可做個人質,不怕那兒子在路上玩什麽花樣。那對漁民父子也是明眼人,看出這船上漢子個個體魄強健,手持利刃,並非善類,加上王道成出的價碼著實不低,便很痛快的答應了。

王道成一邊聽著漁民的指揮,小心把舵,一邊不住詢問一路上的地形,畢竟一旦趙引弓引兵入侵,無論是迎敵還是跑路,這些都是大有用處的,一旁的高奉天見他是個有心人,也不由得暗自點頭。

一路上船行了二十余裏,前面水面突然變得狹窄起來,還有一處分流,王道成指著前面的分流,問道:“老丈,前面那個分叉處是什麽地方,往哪邊走通往州城?”

那漁翁答道:“前面那地方水面狹窄,便向家中的門一般,便叫做海門,又喚作椒江渡,往右邊是通往黃巖縣城那邊,往左邊便是通往臨海的。”

一旁的高奉天看了看潮水,又看了看水面寬度,臉色不由得凝重起來,走到那漁翁身旁,柔聲道:“這位老丈,此地潮水可大否?”

那漁翁也看出高奉天在這數人中隱然是個頭領,越發殷勤起來,小心的唱了個肥喏,才答道:“這位相公果然好眼力,這江口潮水本就頗大,加之江面狹窄,若是海上大潮時,從海上來的船只趁著倒灌潮勢,便可直逼臨海城下。”

高奉天應了一聲,吩咐手下降低船速,仔細打量兩岸地形,只見兩岸一片平地,只有一座小丘突出江面,上面也無什麽樹木,只有些許灌木叢,臉色不由得越發凝重起來。

一旁的王道成也看出些許端漪來了,明州軍若是從海上來,定然是像他們一般逆水而上,這潮水如此之大,若是他們趁著潮水而上,只怕自己在州城中尚未來的及作出反應,敵軍已經兵臨城下,束手就擒了。可若是在此地設防,偏生兩岸連座小丘也無,軍士也無隱蔽之處,著實是麻煩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