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整暇(第2/2頁)

那人倒也不怯場,上前一步笑道:“這是《左傳》中的話,乃是晉國大夫欒針評價本國的用兵之道,人數眾多而不混亂,陣容齊整而又從容。在下方才聽到將軍用兵暗合古法,忍不住出言稱贊,還請將軍恕罪。”

“《左傳》?整暇?”徐綰不由得回味起來,他雖然年少時沒有讀過什麽書,可也聽說過《左傳》的大名,《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乃是魯國國史《春秋》的一本注解,可它與其他注解不同的是,其對戰爭和政治鬥爭的描寫十分詳實,許多古代著名將領都把他當作兵法來讀,甚至有些人幹脆認為《左傳》的作者並非史書上記載的左丘明,而是戰國時著名將領吳起所寫,其中含有許多兵法的至理,假托左丘明的大名流傳下來的。他越是回味越是覺得方才那漢子所說的整暇之道奧妙無窮,方才看到其滑稽狼狽的外貌而生出的那股輕蔑不屑之情也消去了七八分,於是笑道:“兀那漢子,你是何人,為何躲在這草堆之中。”

那漢子聽出徐綰語氣中的溫和之意,心中才松了口氣,他姓趙名益彰,在越州也算一州望族,只是武勇都之亂後,先是許再思領兵進攻,又是浙東聯軍西向,趙引弓賺了越州城,見守不住便將其洗劫一空,待到許再思占據越州全境,稍微安定的時候,他已經族人星散,家財蕩盡,先前的膏粱子弟,也只得回到鄉下親自耕種,才能糊口。這才安定了年余,沒想到徐綰又發動兵變,囚禁了許再思,領兵與呂方相抗,亂兵征集民夫時,趙益彰跑得慢了幾步,也被拉了去做了民夫,幸喜他還識得文墨,也會算幾個賬,就被留在軍中當個計算軍糧多少的書吏,不用出死力,只是武勇都在這石城山已經與呂方相持多日,軍糧並不寬裕,自然他趙益彰也吃得不太飽,他便憑借自己知道軍糧存儲環節的好處,時常偷些糧食回去吃。今夜他正好偷了糧食回來,卻正好碰到了徐綰一行,躲藏不及便躲到了這草堆中,眼見的馬上各軍便要召集應戰,自己躲在這草堆之中,若是點名不到,只怕便是殺頭之禍,只得冒險應和,想不到竟然逃出一條命來,當真是驚險之極。

正在此時,望樓上瞭望的軍士突然趕下來稟告說突破壕溝後的鎮海軍開始往武勇都大營移動過來,好似想要進攻的模樣。徐綰冷哼了一聲,當先爬上望樓去,那趙益彰想要乘機溜走,卻被幾名將佐夾在當中,沒奈何也只得苦著臉跟了上去。

待到趙益彰到得望樓上,此時天色已經微明,晨光照在移動的鎮海軍士的盔甲上,發射出一道道銀光,好不威風。望樓上武勇都將佐看到這般情景,臉色是難看之極,這些敵兵看樣子披得竟然都是鐵甲,其戰力可想而知,他們都聽聞過呂方善治戎器甲胄,先前送給許再思、徐綰二人的那兩具鎖帷子甲,也不過十余斤重,可是刀劍劈砍,箭矢射擊,都傷不得分毫,而且士卒縱躍廝殺自如,見過的將領無不嘖嘖稱奇,許再思、徐綰二人也是愛若性命,只是覺得制作不易,無法讓普通士卒擁有,可是遠遠望去,敵軍陣中竟然滿是這等鐵甲,這叫武勇都諸將如何不喪氣。

“將軍,敵兵欲搶占高處,末將請領兵先挫其鋒芒。”先前請戰的那校尉高聲道,原來武勇都為了克制呂方的水軍優勢,便將大營修築在河岸旁,這樣一來不但水陸兩軍可以互相掩護,後勤補給也方便。可是這樣也有一個壞處。河岸之旁地勢較低,所以鎮海軍一旦越過壁壘,從側面靠攏鎮海軍大營,便占了居高臨下的優勢。

徐綰抖擻精神,高聲下令道“好,敵兵雖然裝具精良,可戰陣之上,比的還是人。本將軍與你兵千人,當為我摧敵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