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 重心(一)(第2/2頁)

“自古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自從楊行密死後,吳賊連番內亂,上下相疑,百姓有倒懸之苦,我等報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後,就在此時。此番進兵,我等不但要將江東之地盡數奪回,還要渡江直搗廣陵,將徐溫等賊首盡數擒斬,或送至杭州,或傳首都城,列位和某家一般,都是主公提拔於行伍,望勿負君恩啦!”

將領中有人不由得向王佛兒左側那根節杖望去,這支代表著呂方權威的節杖還是第一次出現在其他人的帳中,王佛兒平日裏雖然不苟言笑,但與諸將打交道起來頗為謙遜,並無仗勢欺人的行為,而這一次他臉色的嚴峻,口氣的堅決,是從未有過的,讓諸將們心頭的震動十分大。

呂雄看了看身旁的袍澤,深吸了口氣,沉聲道:“末將自當謹遵將令,不破吳賊,誓不還師。”其他將佐看到呂雄說話了,趕緊紛紛齊聲應和。

王佛兒看到諸將的反應,心中才松了口氣,他此番得到呂方的任命後,心知肩上擔子極重,呂方後來的調動,他心中也明白用意是為了讓自己指揮得當,於是在今日的軍議前很是下了番功夫。接著他便讓親衛揭開身後地圖上的簾幕,對著地圖解釋進兵的方略來。

由於在上一次停戰後,鎮海軍保住了廣德這個重要的突出部,從戰略形勢上講,對鎮海軍就極為有利了。本來常州和湖州的交界處是丘陵、山脈地帶,並不適宜大股軍隊活動,但在失去了廣德之後,鎮海軍可以從荊溪順流而下,攻擊淮南守軍的背部。所以實際上淮南軍的防線已經退到了常州治所武進一帶,南部的義興只留下少量的軍隊。所以王佛兒決定派出少量軍隊在廣德防線佯動,分散敵軍的注意力,而主力則沿著江南運河北上,沿著蘇州、望亭、無錫、武進的方向進攻。而呂方率領的後軍則從湖州沿著太湖沿岸經過義興,到武進城下與前軍會師。這個方略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兩條進軍路線都可以利用水路運送補給,大量減少民力的消耗,也能夠發揮鎮海軍水軍的優勢,而且江南運河最後直指敵軍江東部分的戰略要點京口,如果丟失此地,就算宣州全境還在淮南軍手中,大局也已定,鎮海軍可以威脅地方的腹心廣陵,迫使敵方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進行決戰,即使戰事不順,將沿途的陂塘挖了,放水淹沒退路,全軍而退也不難,總體而言是個十分不錯的進軍方略。

宣州刺史府,李簡坐在案前,仿佛一只熱鍋上的螞蟻,望眼欲穿地看著門口,好像在等什麽來信一般。他身旁侍立著一名文士,見李簡這般模樣,笑著勸說道:“府君請放寬心,這宣州城乃是田覠那反賊苦心經營十余年,城墻高厚,守具齊備,便是呂方親自來攻,也難以攻下,更兼將軍大才。”

“閉嘴,你這廝懂得什麽?”那文士剛說到這裏,便被李簡截口打斷了。李簡不屑地看了看有點惶恐不安的文士,冷哼了一聲,興許是因為他的心中壓力太大,本身也需要向一個人傾訴,默然了半晌還是說道:“我哪裏是擔心呂方來攻,鎮海軍若是傾盡全力來攻這裏,我反倒放心了。”

那文士被李簡截口搶白,早已嚇得唇青臉白,此時見主上說話,趕緊猛拍馬屁:“府君廟算,諒那呂方小兒,必非您的對手?”

“那到不是!只是鎮海大軍來攻,我江東三州卻是沒有一個主事之人,各自為戰,如何能行?此次交兵,重兵就在潤州,只要潤州在我方之手,就算宣、常二州丟了,江北之兵源源不斷的補給上來,至少是個不敗之局,若是潤州落於敵手,廣陵震動,那就全局敗矣。我擔心的不是呂方來攻宣州,而是為何鎮海軍動手就迫在眉睫,可廣陵那邊委任一人為浙西觀察使,統領三州協同抗敵的敕書還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