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劇戰(三)(第2/2頁)

“軍主,是否讓將士們準備一下!”一旁的十將顯然已經被楚兵龐大的軍勢所震懾住了,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幹澀。

“不可!”周虎彪觀察了一會楚兵的形勢,沉聲道:“敵眾我寡,楚兵舉大軍而來,行軍的速度也不快,顯然就是想要先以其威勢在心理上壓倒我軍,我若讓將士們立即上墻,一來白白消耗士卒們的體力,二來將士們看到敵軍軍容盛大,只怕反而士氣沮喪,便著了他的道兒,不如先蓄銳待變為上。”

“軍主高見,非吾等所能及!”那十將奉承了一句,沉聲道:“彼兵十倍與我,而我方只有城郭未完,所倚仗不過右側多面堡而已,但多面堡外壕溝深不過四尺,又無鹿角塞車,若楚賊以重兵圖之,則大事去矣,不如在堡壘中再修一條隔墻,以輕炮伏其後,若敵入堡,則以霰彈射殺,當無不破。”

周虎彪聞言觀察了一下營壘形勢,果然正如那十將所言,整個吳軍壁壘防線的重心就是那個多面堡,只要那多面堡還在吳兵手中,即使楚軍沖破了壁壘,也會遭到側面甚至背後火力的猛烈殺傷,只要守軍控制有一定的預備隊,不難將其擊退;但如果多面堡易手,楚兵就能在上面掃射整個吳軍防線,吳軍的失敗就是時間的問題了。呂師周乃是楚軍宿將,不會看不出這一點,只是現在時間已經不足以在多面堡內臨時修築工事了。想到這裏,他的目光又投向那個提出建議的十將來。

那名十將感覺到了周虎彪的目光,挺了挺胸脯,道:“軍主若是擔心時間不夠的話,末將願簡選精銳之士,前往楚軍陣前挑鬥,一來可以拖延時間,二來也可以消耗楚軍士氣!”

“好!”周虎彪聞言大喜:“果然不愧是我江淮男兒,且將你名號報上,此番事後,某自當向樞密院舉薦!”

那十將連忙斂衽拜謝道:“末將李益民,字頑石,多謝軍主舉薦!”

“快快起身!”周虎彪一把扶起李益民,笑道:“李十將處我軍中,若椎處囊中,自當脫穎而出,何必謝我!取酒來,為李郎君壯行!”

呂師周站在土丘之上,默默地注視著楚軍的前進,一陣清晨的寒風吹來,倒卷起他頷下已經花白的胡須,呂師周本能地閉上了眼睛。這個時候他突然想起了十余年前自己因為楊渥繼位之後倒行逆施,孤身投奔馬殷的事情,那天也是這樣一個冬日的早上,站在土丘之上,遠處是淮南的追兵,晨風刺骨,只是被風卷起的胡須是烏黑的,不像現在已是花白一片而已。

“看來自己終歸是老了呀!”呂師周的腦海中閃現過這樣一個念頭:“當年自己孤身一人往投舊敵馬殷,志氣何等昂揚,可今日麾下統領數萬大軍,卻是暮氣深沉,難道只是時勢變異了嗎?”

“都督!前鋒遣人來報,遇到小股的吳軍遊騎,前來邀鬥!”正當呂師周回憶往事的時候,一個聲音打斷了他。呂師周冷哼了一聲,憑借豐富的經驗立即做出了正確的判斷:“雕蟲小技,吳賊不過是想要拖延時間罷了,傳令下去,不用理他們,繼續行軍!”

“喏!”

楚軍行列右側的一個高地上,李益民目光炯炯地看著下面幾個部屬正在楚軍陣外約莫一箭地開外的地方大聲的叫罵著,但是楚軍卻並不理會,顯然他們的主將得到了明確的命令。看到叫罵沒有什麽效果,那幾名吳軍遊騎中的一個調轉馬頭向高地上飛馳而來。

“頭兒,俺的嗓門都要喊的冒煙了,能罵的話也罵的差不多了,可楚賊還是不理咱們,該行軍的行軍,該休息的休息,俺看也沒什麽法子了,要不您出個主意?”

“罷了!”李益民的擺了擺手,示意手下停止抱怨,繼續死盯著下面的楚軍行列,仿佛要用眼睛在上面挖一個洞出來似的。這李益民本是涼州歸義軍人氏,世代經商,頗有資財,大順元年(公元890年)之後歸義軍內亂連連,外有回鶻相逼,形勢危急,他祖上因為不願屈身侍韃,便舉家遷徙至長安,黃巢之亂後又隨駕遷往蜀地,後來黃巢之亂雖然平定,但李家在長安的宅院被焚毀,田地也荒蕪了,加上關中戰亂不斷,並非久居之地,他們只得變賣了田產,一路向南遷徙,最後在相對於北方比價平靜的淮南定居,呂方並吞淮南之後,這李益民因為善於騎射,剛勇過人,被錄入新軍,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便積功至軍中十將了,也算的是少年有為了,正是功名之心炙熱的年紀,此番他好不容易才從周虎彪口中弄到一個保舉的許諾,楚軍卻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讓他怎的不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