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深謀(第2/2頁)

“大概是聖人天授吧!”崔含之暗自思忖了良久,總算得出了一個讓自己能夠勉強接受的結論。畢竟亂世之中,龍蛇泛起,若是非常之人,也做不得這非常之事了,自己若以常理拘之,只怕是自取其辱。正當崔含之在心中計較,施樹德從外間進來,走到呂方身旁,雙手呈上一份帛書,低聲稟告道:“大家,世子有書信來了!”

“哦?”呂方聞言接過書信,也不避諱崔含之,隨手從一旁取出銀刀拆開書信便看。一旁的崔含之起身正要告退,呂方卻笑道:“時候不早了,崔卿家便留下陪某一同用膳吧!”

崔含之正要推辭,卻看到一旁的施樹德向他使了個眼色,微微一愣便躬身道:“既然如此,微臣便失禮了!”

說話間,呂方已經將書信看的差不多了,笑道:“潤性這孩子到底還是嫩了點,耐性不夠,眼光也不夠,看來還要打磨幾年,老夫才能放心把這基業交給他。”

崔含之知道此時自己十言不如一默,還是不接口待變是上策。果然呂方將書信遞了過來,笑道:“便勞煩崔先生替我回書一封。”說罷呂方站起身來,在室中徘徊了幾遍,突然停住腳步沉聲道:“吾兒,汝之信吾已收看,吾與汝母體皆康健,勿憂。汝言集十萬之軍而頓兵不戰,靡費軍餉,疲敝百姓,欲速取荊襄。某以為不然。自古用兵之道,以曲為直者,似遠反近。粱乃當世大國,荊襄乃其重鎮,汝若徑直取之,彼必以傾國之師相爭,若野戰求勝,勝負無常。今吾以汝集兵上遊,待夏水方生,某便領淮上之眾入淮泗之水,橫行淮北,作進取青徐狀。彼國建都汴宋,吾兵鋒直逼其腹心之地,彼悉眾禦我,荊襄之地必然空虛,汝再以大眾臨之,豈非事半而功倍?彼若悉眾來援,汝便堅壁而守,以逸擊勞,何憂不勝?豈不遠遠勝過急於興師,求僥幸之勝?”

呂方話音剛落,崔含之也抄寫完畢,他也是曉得厲害之人,投向呂方的目光已經滿是欽佩之意。原來呂方的敵國粱建都汴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地處平原,河流縱橫,水陸交通方便,本可以通過運河與淮河相通。朱溫當年建都與此地就是因為此地雖然無險可守,但各處交通方便,便與轉運糧秣養兵。那運河雖然由於多年無人清淤,不少地方已經不能通航大船了,但如果在夏秋漲水期,還是可以通行大船的。如果按照呂方方才在心中所說的,呂吳乘著夏天雨季的時候,親領大軍由運河入淮水,利用呂吳在水軍上的優勢轉運軍隊,以逸待勞,通過泗水等運河直逼青徐,由於汴京無險可守,粱國必然會京師震動,如果不想遷都的話,粱王便只有抽調中樞機動兵力迎敵,這時呂潤性再出兵進取荊襄,必能事半功倍。即使之後梁軍來援,經過呂方那番折騰,軍隊反復動員之後,也一定疲敝削弱很多。呂吳之後再與對方決戰,勝算便大了很多。

呂方從崔含之手中接過書信,仔細又檢查了一遍,不由得贊道:“崔卿家好妙手。便是柳公復生,也不過如此了,這般妙筆叫某家怎生舍得送出去。罷了,罷了,樹德,你且來再抄一遍,將崔卿家這張裱裝一下,留在房中閑時玩賞!”

“不敢勞煩施公公了!”崔含之笑道:“某家再抄寫一份便是,這封便留於大王便是!”言罷,崔含之便回到幾案旁,也不待旁人復述,便一揮而就,呂方拿起一看,竟然與方才所寫的一字不差,不由得驚嘆道:“某久聞世間有人過目不忘,想不到今日竟能親見!”

崔含之躬身答道:“此乃小道罷了,大王謬贊了,只是此計雖妙,卻於百姓極苦。”

呂方聞言一愣,沉默不語,過了片刻昂聲道:“崔卿家所言甚是,然如今乃亂世,若不以雷霆手段,如何行得菩薩心腸,且苦吾民十載,自當還他們一個清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