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高賴子(第2/3頁)

“明公,荊南城小兵寡,位處兩強之間,唯一的一條生路並非兵強城堅,而是擇勝而從。”

高季昌聞言點了點頭,梁震的建議很符合他的口味,這些年來荊南之所以在幾家實力遠勝於荊南的藩鎮夾縫中活的有滋有味,倒不是高季昌在兵法上有什麽獨到之處,而是在站隊上頗有一番功夫。他沉聲問道:“先輩所言頗和我意,只是如今那梁國不發援兵,兩家未曾交兵,我又如何擇勝者而從呢!”

梁震笑道:“這有何難,明公大可遣一使節前往吳軍處,攜重金犒軍,言吾等非不願降,只是襄州未下,若是呂吳大軍入城,只怕梁軍南下,大軍廝殺之處,苦了荊南百姓。請吳軍先北上,先下襄州,那時江陵自當開門歸降。這般一來,明公便可擇勝者而從之!”

高季昌聞言皺眉思忖了片刻,問道:“那吳軍統帥會不會以為這是我方的緩兵之計?”

“明公你想想,江陵、襄州乃是一體,吳軍攻下江陵之後,必當北上直取襄州。遲早要和梁軍決一死戰,如今我方先示好與他,彼便不用在就江陵城下消耗兵力,可全力從夏口逆漢水北上,直取襄州。那時若能擊敗梁軍,拿下襄州,江陵便是一座孤城,他們也不怕我們不實現諾言;若是他們被梁軍擊敗,就是江陵在手也把守不住,還不如大度些。”

“那吳軍會不會以為我們想要騙他們大軍北上而在後面玩些小手腕呢?”

“明公可將公安、石首二縣割讓於吳軍,那兩縣正處長江要沖,而我軍兵少,無力堅守,吳軍統帥得之,必然會信任我方的提議!”

高季昌聽到這裏心中不由得暗自點頭,只是他心思縝密,城府極深,又問了七八個問題,最後方才點了點頭:“此計雖好,但若是得力之人前往,只怕還是不成,一事不煩二主,只得麻煩先輩一次了!”

梁震斂衽行禮道:“某受明公厚恩多年,今日能報得萬一,自當從命!”

殿內二人剛剛議定,殿下突然快步沖上一人來,撲倒在地,急聲道:“大事不好了,吳賊剛剛攻下了沙頭,離城不過十五裏了!”

高季昌聽到這驚人的消息,身子一晃,險些立即跌倒在地,幸好被梁震伸手扶住了,他閉上了眼睛,過了一會兒方才重新睜開,只是方才還紅潤的臉龐此時卻已是一片慘白,仿佛大病初愈了一般。

“你重新說一遍,到底是什麽回事?石首、公安等地並無軍情傳來,怎的沙頭卻被吳軍攻占,守將現在在哪裏,定然是吳賊水師前鋒襲擾,守軍疏忽大意才這般的。”此時的高季昌已經全無平日裏的鎮定自若,整個人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

“稟告相公,具敗兵通報,江上吳賊有大船數十條,小船不計其數。吳賊以千余人登岸,守將倪可壽因城薄墻矮,無所憑借,便督領守軍逆擊之,然吳賊以長槍列陣,吾軍再三突之而不勝,倪將軍身中數彈而亡,全軍大潰,吳賊乘勢占了沙頭!”

高季昌久經戎行,聽那軍使說道這裏,已經明白吳軍這次只怕不是普通襲擾,否則不會動用這麽大規模的船隊,那沙頭城位於江陵城郭東南十五裏,乃是商賈輳集之處,相傳楚故城也。亦謂之沙頭市、沙市。其地本為江邊沙洲,江水漲落沖刷,經常崩塌,後守臣築長堤才逐漸穩固了下來,形成了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由於交通方便,又可以持水為防,地形險固,此地便逐漸興勝起來,此地以南便是沙市南即江津戍,對岸即馬頭岸,都是大江上的重要渡口,是以由湖南進取荊南者,多先攻取此地。在另一個時空裏,楚王馬殷分別於朱梁開平二年和後唐天成三年兩次進軍至沙頭,結果都是高季昌懼而請和,守將倪可壽便是荊南名將倪可福的胞弟,所領也是高季昌麾下親軍,卻被吳軍一鼓而破,也無怪高季昌此時這番失魂落魄的表現。

梁震見高季昌如此,靈機一動,沉聲道:“明公,吳軍行動如此迅速,某自請立即出發,否則若是讓其兵臨城下,只怕便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高季昌突然受到這樣的重大打擊,方寸大亂,見梁震這般不顧自身安危,心下也不禁有些感動,不禁伸手抓住對方的手臂,道:“先輩如此恩重,我何以堪之,請受季昌一拜!”說著便要躬身下拜。梁震趕忙讓開,沉聲道:“明公不必如此,如今時間緊迫,我這就回去準備一下,午後便立即出發!”

高季昌點了點頭,親自送梁震下殿,看著北面有些殘破的佛塔,不由得對其低聲祝禱道:“信男高氏季昌此番若能渡過此次難關,定當興建寺廟,重塑金身。往菩薩保佑!”

梁震站在船首,秋日的江風凜冽的很,將他身旁的大旗刮得獵獵作響,可梁震卻一襲白袍,毫無避讓的模樣,讓一旁知道內情的護送將佐也不禁暗自佩服,也怪不得這位先生如此受相公敬重,不說別的,只憑這副膽略也非常人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