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大戰(一)(第2/2頁)

掌書記此時也是啞然,他也是知兵的人。朱友珪此番興舉國之師,分兵兩路,一路出魯陽關,一路出南鄉,共指向襄陽。而吳軍則分兵屯守鄧城、樊城、偃城,修築了利用發揮火器優勢的多面堡壘,囤積糧食火藥,呂方在得到呂潤性的請求增加兵力書信後,也遣殿前司六營並廬州、洪州共四萬人入援,梁軍前鋒與吳軍交鋒十余次,但皆沒有多大進展,連日大雪來,只等歇兵待天晴再戰。本來梁軍內有堅城,外有強援,從戰略上是處於很有利的位置,但由於襄州城中經過數月的圍困,錢糧皆乏,士卒不得飽暖,並無力出城突擊。而吳軍對襄城已經修築了長圍,又有浮橋可以跨越漢江,反倒處於有利的內線地位。這樣下去,梁軍兵多,吳軍兵少,又有漢水轉運糧食,自然處於更有利的位置。想到這裏,那掌書記嘆道:“相公也不必多慮了,勝負自有天定,我等再怎麽勞神也是無濟於事的!”

鄧城,位於襄陽城西北方向,相距二十裏,南臨宛口,阻一小山而建,號曰鄧塞,是襄州城北面重要的屏障,同時也是北侵大軍發起進攻的發起點,歷史上多次成為南北交兵的戰場。乾寧五年,朱全忠侵忠義帥趙匡凝,敗襄州兵於鄧城,其後便吞並山南。吳兵攻克樊城後,便分兵北掠,所獲州郡甚多。得知梁軍北下後,便集結兵力於鄧城,準備在此地迎擊梁軍,一時間這鄧城便兩軍對壘,旌旗雲集,重新成為天下矚目的戰場。

山都城,位於襄陽城西北八十裏,本南陽之赤鄉,晉時改入襄州,其後因之。梁帝朱友貞便駐駕於此地。粱軍抵達後,對鄧城發起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但並未獲得很好的效果,正好這幾天連降大學,大規模軍事行動變得很困難,朱友貞便召集諸將進行軍議,商議下一步應當如何行動。

朱友貞的行宮設置在山都城中的一家大戶人家中,經過隨駕侍從們的努力,這個土財主的家也勉強有了幾分模樣。只是侍從們的苦心並沒有引起屋中眾人的注意,一雙雙沾滿了血水的靴子踐踏在華美的地毯上,留下一個個顯眼的印跡。

“聖人至,諸將接駕!”隨著一個尖利的聲音像唱戲一般說道,眾將站直了,躬身行禮,屋內立刻傳來一陣甲片碰擊的鏗鏘聲。朱友貞快步從裏間走了出來,這時的他只是穿了一件明黃色的緊身夾襖,這是他平日裏出外射獵時候穿的,仿佛是為了應此時軍前的景。他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微擡右手,低聲道:“眾卿免禮坐下吧,軍前禮儀便簡單些吧!”

眾將聞言紛紛分兩廂坐下,朱友貞對坐在左首第一的張漢傑點了點頭,這位皇帝的小舅子擔任了北面行營觀軍容使的差遣,在皇帝親征的情況下,實際上便是這十余萬梁軍的前敵最高司令官。張漢傑站起身來,先對朱友貞行禮,然後轉過身來,對眾將高聲道:“吳賊據守鄧城,如今天降大雪,不利進兵,且修養士卒,待到天晴之後,吾將舉大軍而下,四面並舉,定當在五日內攻下鄧城,直逼漢水——!”

張漢傑說到這裏,下邊傳來一陣冷笑,打斷了他的話語,笑聲中滿是不屑之意。張漢傑白皙的臉龐立刻漲紅起來,他停止述說軍務,厲聲道:“王將軍,聖人面前,你也敢無禮!”

左廂裏站起一條漢子,正是王彥章,約五十歲的年紀,鐵塔般的身體,兩鬢的虬髯如鐵一般,根根直立,已經花白的頭發和胡須卻沒有給人絲毫衰老的感覺。他冷笑了一聲,卻不理張漢傑,直接對朱友貞躬身道:“陛下,我王鐵槍子少年時便為大梁廝殺了,如今已經是半輩子了,是什麽人,天子聖明自然知曉。今日如此,實在是因為若按張漢傑這般用兵,我軍必敗!”

張漢傑聽到這裏,已經氣得渾身發抖,轉身對朱友貞躬身道:“陛下,王彥章出言無狀,無大臣體,請陛下治罪!”

朱友貞見狀也頗為為難,這個小舅子的本事他自然是知道的,索賄是一等一的,領兵打仗那就差強人意了,自己讓他來做這個觀軍容使也實在是因為自己手頭上拿不出信得過而又有本事的人了,本以為此番自己就在軍中可以壓得住,卻沒想到軍議還沒說兩句就吵起來了。如張漢傑說的一般懲治王彥章自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說別的,此人是梁軍中的名將,智勇兼備,豈有還沒開仗就先處置自己大將的道理。想到這裏,朱友貞只當沒聽到張漢傑的話語,對王彥章道:“王愛卿,你說用張宣徽之策,我軍必敗,那你以為當如何呢?”

王彥章見朱友貞沒有理會張漢傑要求處置自己的諫言,精神一振,恭聲道:“陛下,吳賊火器犀利,擅長守城,我軍多騎士,擅長野戰,若如張宣徽所言,猛攻鄧城,實乃以我之短對吳賊之長,豈有得勝之理。且我軍空國而來,若拖延長久,只怕河上會有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