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大戰(二)(第2/2頁)

“嗯!眾位卿家還有反對的嗎!”朱友貞目光掃過眾將。一旁的張漢傑腹中卻滿是怨毒,他本以為李振是反對王彥章的建議的,便樂得躲在一旁看笑話,卻沒想到對方是通過這種辦法暗助了王彥章一把,這個時候自己再想出言反對也來不及了,更何況憑他的見識也拿不出什麽有說服力的反對意見來,此時也只得隨著眾將齊聲道:“微臣並無異議!”

“那好!”朱友貞滿意地點了點頭,顯然他對這次軍議的結果很滿意,也忽略了一旁的前敵指揮官張漢傑,直接對王彥章沉聲下令道:“既然這方略是王卿家所獻,那愛卿以為何人是率領渡河之兵的合適人選呢?”

朱友貞話音剛落,場中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在王彥章這個方略中,對於指揮渡河支隊的將領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梁軍這個方略用現代軍事學的術語來描述就是通過支隊的巧妙機動,迫使敵軍放棄有利的地形,對敵軍形成外線包圍,以發揮梁軍的數量優勢,尋求決戰,但這一方略成功執行必須有兩個前提:第一、支隊渡河的行動必須隱蔽而又迅速,否則占有水軍優勢地位的吳軍一定會做出阻截的舉動以破壞梁軍的渡河行動。第二、在渡河成功之後,支隊和本隊必須有良好的配合,迫使吳軍無法將兵力進行正確機動,利用自己的內線地位攻擊被漢水這一巨大地理障礙分隔開來的兩部梁軍,要做到這一點,渡河支隊的梁軍首先要通過假象隱蔽自己的真實作戰意圖,尋機解開襄州之圍,獲得一個有力的據點,迫使吳軍放棄浮橋這個有力的工具,形成首尾不得相顧的窘境。這個方略對於梁軍渡河支隊的將領的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屋中諸將並無一人開口請戰。

“此方略既然是末將提出的,某家自然當仁不讓!”王彥章見無人應當,便昂然道。

“好!”朱友貞聞言大喜:“朕便以王將軍為觀軍容副使,統轄渡河之兵。你所需兵將,任你挑選,便是某家的護駕親隨,也不例外!”

王彥章聞言趕忙斂衽下拜道:“末將定當盡心竭力,不破吳賊,誓不生還!”

軍議完畢之後,諸將紛紛散去,身為執政的李振在最後一個出得屋來,剛走了幾步,一旁便閃出一人來,正是王彥章,只見其對李振躬身拜了一拜,道:“今日之事,彥章感激不盡!”

“王將軍不必多禮!”李振臉上笑得頗為歡愉:“今日將軍的方略確實是上策,遠遠勝過正面猛攻,我身為佐命之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也是分內的!將軍又何必多禮呢?”

王彥章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憂恨之色來,道:“太保有所不知,那張漢傑乃是奸佞小人,唯以貪祿是從,不計國家大事。當年河上之役,我四面圍攻楊劉,若非段凝小人百般阻撓,早已盡破晉軍,復河上之地。然此役之後,段凝那小人卻升為北面招討使,代我之位。今日若非太保出言,只怕又被此賊阻撓了!”說到這裏,王彥章不禁恨恨不已。

李振見王彥章這般模樣,微微搖了搖頭,低聲勸解道:“王將軍,我也知道你忠直過人,那張漢傑、趙巖,段凝都是奸佞小人,但天下事並非如此簡單。今上得位仰仗趙巖之力,豈有不信重之理?且如今內虛外強,君弱而臣強,那張漢傑乃今上姻戚之族,豈有不大加倚仗的?你卻呼其為奸佞小人,稱破沙陀之後,定當回師汴京,盡誅爾輩。像你這般不要說是趙、張之輩,就算是今上只怕也對你有猜忌之心了縱然你有千般本事,萬般忠心,又豈有施展的機會?”

王彥章聽到這裏,心中回想往事果然與李振所說的一般,不由得頹然道:“相公所言雖然有理,但這二人賣官鬻爵,貨賄橫行,使得無能之輩盡居州郡之位,累戰之士卻位居下僚,政事敗壞,國將不國,某家每思之便不由切齒。罷了罷了,如何才能有濟國事,有請相公教我,便是千難萬難,彥章也不敢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