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借道(第2/3頁)

“稟告大王,小人離開時聽說吳軍乃是靜江軍節度使王茂章親領大軍,雖然還不知道具體兵力多少,但具四周的蠻人傳言,吳軍從十幾天前就開始向四周的部落大舉募集蠻兵,規模之大從未曾有過!往桂州囤積軍需的規模也十分巨大,小人離開時城內已經加固城墻,囤積糧食,但城內只有千五屯兵,只怕——”

“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馬希聲打斷了信使的回答,示意其下去休息。原來呂吳屯兵南漢之後,將其屬地劃分為靜江、建武兩個區域,從大體來說,靜江軍包括今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北部;而建武軍則包括今天的廣東省、海南省,在打敗馬楚之後,建武軍還囊括了湖南的郴州。由於呂吳的主要軍事壓力和強敵都在北面和西面,所以位於東南的這兩個軍所駐紮的正規軍數量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建武軍因為周邊並無強敵,除了各州有幾十名緝捕盜賊的弓手之外,就只有節度使治所裏的一千兵了。而靜江軍由於西面與南詔國接壤,南面是交趾故地,漢人的人口比例很低,當地百姓經常起事,所以呂方讓王茂章坐在靜江軍節度使這個位置上,還駐有兩營新軍,還有一萬營田兵,不足之處,則臨時向四周臣服的各族部落臨時征集番兵。也許是並不信任周邊的蠻人的原因,自從馬楚割地之後,靜江軍征集蠻兵的數量一直都很少。最多不過千余人罷了,像這般大事聲張,還是第一次。

“難道是呂吳要動手了?”馬希聲自忖道:“若是如此,那也只有與那些‘義軍’連成一氣,拼死一搏了!可就算最後將吳軍擊退了,最後這湖南也未必是馬家的,而且呂方不像是那種四面樹敵的愚人呀?”馬希聲自忖道,他也知道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就算自己改變主意同意出兵支持“義軍”,這件事情的主導權也不會在自己手上了,畢竟馬希範已經將其他幾個年長的兄弟都攏到一起了,自己是個後來者,肯定會被孤立起來。更重要的是他不認為以馬楚剩下的那點實力能夠在這樣一場混戰中得到什麽便宜,畢竟那些“義軍”只是嘴上說奉“馬王”為主,真正怎麽做卻不得知,自己要冒的風險和可能得到的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馬希聲正在室中思忖,外間又有侍從來報,卻是“說到曹操曹操就到”,有吳國靜江軍的使節求見。馬希聲稍一猶豫。便吩咐侍從將使節待到正堂等候,自己換過衣服再見。

馬希聲換過袍服,來到正堂,只見來人身著綠色官袍,三十許人年紀,頷下微須,看上去幹練的很,那人見馬希聲身著紫袍,趕忙斂衽下拜道:“外臣見過大王!”

“免禮,請起!”馬希聲笑著扶起來人,笑道:“靜江王相公遣你來卻是為了何事?”

“稟告大王,我主遣小臣來卻是為了知會一件事情,不知大王最近可曾得報我靜江軍那邊大舉募集蠻人為兵?”

“喔?”馬希聲心中如同閃電一般,瞬間便已經決定還是裝作不知為上,臉上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神色來,問道:“有這等事,某家倒是不曾知曉,莫非王相公要對南詔大舉用兵不成?討伐那些蠻子?”

“那倒不是!主上募集蠻兵卻是為了夾擊衡、永、郴、潭諸州內的亂事。小臣此次來便是奉主上之命,想要請大王行個方便,讓我軍借道通過,夾擊亂賊!”

“原來如此!”馬希聲應了一聲,心中卻是大亂,自古大軍借道,反倒將他國滅了的事情實在是屢見不鮮。王茂章此時說要借道,其用意是當真要討滅亂賊,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間的微妙之處倒是難以分辨的很。想到這裏,馬希聲強笑道:“據某家所知,衡、永、郴諸州不過是些饑民烏合之眾,以貴軍之精悍,不過反掌便能滅之,何必還要勞煩王相公越過五嶺北上呢?”言辭中頗有拒絕之意。

那使節微微一笑道:“大王說的是,但聽說聖人對此事大為震怒,令殿前四廂指揮使王小將軍領軍由吉州入湘;王相公由邵州入湘;中書舍人崔相公接替鐘留守之位,自己坐鎮武昌協調諸軍。天子之怒,豈是小幹系的!”

“原來是吳王坐鎮,怪不得,怪不得!”馬希聲趕忙應道,使節方才的話語下分明滿是威脅的意思:“這三路大軍是用來鎮壓亂事的,若是你馬希聲不識相,硬是不讓路,想必吳軍也不會介意順手再把這點殘山剩水給滅了的,那時候可別怪我沒有先警告你!”

“那想必大王願意向我大軍借路了?”吳軍使節笑問道。

“這個,這個!”馬希聲額頭上已經滲出了一層冷汗,眼下形勢比人強,也容不得自己不答應,但此事也實在是幹系重大,不說別的,只怕自己那些兄弟就會鬧翻了天,容自己不得。想到這裏,馬希聲突然靈機一動,吳軍借道這事固然是個麻煩,但對自己同時也是一個轉機呀!不說別的,抓住這個機會借用外力好好修理一下自己那些桀驁不馴的兄弟們豈不是一件美事?想到這裏,馬希聲的臉上慢慢露出了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