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老臣(第2/2頁)

得到了許德勛的支持,馬希聲心中不禁暗喜,小心問道:“許公所言甚是,但吳軍勢大,當如何應對呢?”

許德勛站起身來道:“依老臣所見,王茂章那廝要借道只怕七分是假,三分是真。他乃是知曉軍機之人,自然知道這等事我們也不會輕易應允,這等事情兵貴神速,拖延不得。若當真是要借道,只怕是先潛兵直撲武岡州,連城都拿下來了,再向我們借道,那我們就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了,豈會這般將主動權交在我們手上?”

馬希聲一想覺得果然如此,以吳軍往日的作風,的確不會這麽“有禮”,笑道:“許公所言甚是,不過王茂章此番招募蠻兵,動靜頗大,卻是為何呢?”

許德勛捋了捋頷下長須,道:“如今吳軍北與梁國鏖戰,西有蜀國虎視瞻瞻,其力也有所不逮,湘中激發民變,還聲言你父親在其間主持,他也害怕我們出兵相應,那整個湘中糜爛,局勢只怕不可收拾了。王茂章大張旗鼓的招募蠻兵,還聲言借道只怕更多是威嚇我方,不讓我們支持民變!畢竟他若是大舉北上,南詔和交趾那邊也會出事的。”

馬希聲聽了許德勛這番分析,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王茂章派使臣前來的用意,問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便直接拒絕了那使臣便是!”

“不可!”許德勛搖頭道:“若是直接拒絕,只怕吳軍會懷恨在心,湘中民變遲早要平定的,等到那個時候,只怕便會對我們不利,不如明日大王見使臣時便說下國百姓疲敝,道路失修,大軍不好通過,糧秣征集也困難,蠻兵對湘中也不適應氣候,水土不服,事倍功半,只怕誤了大事。不如讓下國出三千兵勤王,自備糧餉,征討湘中叛賊。”

馬希聲聽到許德勛這番盤算,不由得連聲稱贊,這樣既可以避免了吳軍過境的危險,而且還向呂吳買了個好,可謂是一舉兩得。至於三千兵的糧餉,比起蠻兵過境時候的損失,簡直是九牛一毛,再說還可以就地征發,說不定還有賺頭。

兩人議定了次日應付吳軍使臣的辦法,許德勛下令府中仆人送來衣甲,並召集家甲,便直往駐紮在攻城外的親從都軍營,到了營外當值軍官正要上前阻攔,卻被許德勛喝退,與馬希聲二人直入中軍,繳了目瞪口呆的馬希旺的符信,接管了軍權,立即分兵四處,將馬希範等人悉數拒捕,關押在軍營之中,一夜之間,圖謀篡奪馬希聲之位的幾個馬氏兄弟便束手就擒,馬希聲的位置空前的牢靠起來了。

次日清晨,馬希聲便身披鐵甲直入驛館。吳軍使臣顯然昨夜裏也聽聞城中兵荒馬亂的動靜,臉上神色有些驚惶未定,看見馬希聲身披鐵甲,兩廂衛士全副武裝的模樣,臉色不禁發白起來了,趕忙斂衽下拜道:“外臣拜見大王!”

“免禮!”馬希聲笑道:“昨夜城中動靜大了些,可曾驚擾了上國使臣?”

“未曾,未曾!”吳軍使臣趕忙笑道,雙眼卻是不住的向馬希聲身後的甲士望去。

“那便好!”馬希聲笑道:“本王這次來見貴使卻是為了答復王相公借道之事,請為我轉告靜江王相公,敝國民生凋敝,道路失修,只恐不堪大軍經過,反倒誤了平亂大事,請王相公見諒。至於湘中亂世,下國既為吳國臣子,感同身受,自當領軍協同平叛,共受潭州崔相公節度!”

那使臣本以為馬希聲此番來是要聲明支持叛軍,將自己碎屍萬段,拿來祭旗的,卻沒想到對方雖然沒有同意借道的要求,但也沒有殺自己的頭,更不要說還主動提出協同鎮壓民變,更是意外之喜。他唯恐馬希聲突然轉變決定,趕忙說軍情緊急,自己要趕快返回將此事轉告給王茂章,一副逃出虎口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