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離間(三)(第2/2頁)

商錦忠點了點頭,笑道:“說的不錯,若非是不得已,誰都不願離開拋妻別子,離開祖宗陵墓。不過列位可知曉某家是哪裏人?”

那軍漢看了看旁人,稍一猶豫答道:“聽將軍口音應該不是本地人,具體是哪裏人氏卻不知曉。”

“某本是廬州人氏,在家中行二,相熟的都喚我二郎!家中也有百余畝薄田,也算得上是中產之家,我少小時便好武事,後來便從軍在吳軍炮隊中當個伍長。”商錦忠說到這裏,看了看周圍眾人臉上驚疑之色,才笑著繼續說道:“天佑十年時,呂吳討伐南漢,我兄長被征發為民夫,得了疫病便喪在南方,連屍骨都拋在異鄉。天佑十二年,馬楚與梁國合攻呂吳,呂方大發淮南、江東、兩浙、江西士眾迎戰。本來我兄長已經喪於戎事,父母身邊只剩下我小弟一人,可以免役的,但我家在村中乃是小姓,村中豪右便賄賂了小吏,將其又強自征發了去。我老父本已年近五旬,氣病交加,在榻上纏綿了半旬便去了,我妻子只得帶了孩兒改嫁他人。我氣不過便當了逃兵,投了楚軍,在呂師周將軍麾下,後來呂將軍兵敗,我不得已便逃止宋當家……”

“就這樣,我來到了衡州,直至今日!”

周圍眾人不禁惻然,不少人已經眼圈微紅。商錦忠的苦難經歷可以說是唐末五代時期無數下層百姓的縮影。黃巢之亂在推翻了唐王朝的腐朽殘酷壓迫的同時,也將整個帝國舊有秩序全部摧毀,在帝國的屍體上生長出來的大小藩鎮們無所顧忌的壓榨著下轄的百姓,以獲得資源進行殘酷兼並戰爭,呂吳就是大小藩鎮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呂吳大軍東征西討,不斷擴張重新建立秩序的過程,同時也是千千萬萬百姓的鮮血和眼淚匯成海洋的過程。這些不久前還是流離失所的流民的人們很容易就從自己的過去中找到了和商錦忠的苦難經歷相似的東西,不能不感覺到相通的同情和憤怒。

終於商錦忠講述完畢了自己的經歷,他的目光掃過四周每一個人的臉上,用一種平穩的語氣道:“我也想留在廬州,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在一起,對父母盡些孝道。但官府不讓我留在家中,我只得去吃這兵糧;我也想放下刀劍去自耕自食,過些安生日子,可家中兄弟死於戎事,老父早亡,妻子改嫁,又讓我歸於何處?無家可歸之人並非我商錦忠一個,這衡州城中十余萬人,哪個不是實在熬不下去了,才不得已做這掉腦袋的營生?那呂方領著他那些貪官汙吏,恨不得把天下百姓的骨頭都給嚼碎了吞下去,若是留在家中,大家遲早都是一個死,不如起來拿起刀仗,將世間不平之事,不平之人盡數斬除,才能共享太平!”

“將軍說的對,殺盡不平方太平,不講這些豺狼虎豹全部斬盡殺絕,咱們這些受苦人就活不下去!”

“對,我算是看透了,這天下早就沒種田人的活路了。禾苗還沒長高,官府便來征稅,那些奸商便來強逼我們借那七分、八分的閻王債,谷子還沒進倉便全是他們的了。一年從頭忙到尾,腿杆都忙爛了,可種出來的谷子、布匹,又有多少能落到自家呢?還不如起來將這些狗官、奸商全部殺光了,再過天平日子!”

憤怒的咒罵聲從眾人的口中噴射出來,漲紅的面孔,劇烈起伏的胸脯,暴露的青筋。商錦忠的話語就好像一顆火星,將所有人的多年一來淤積在心底的積怨點燃了,正義的憤怒迅速的驅散了對離鄉的疑慮和未知未來的恐懼。這些淳樸的人們決心用生命來換得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

商錦忠輕輕地拍了拍手掌,去掉方才手掌上沾上的灰塵,對於自己語言的效力,他很滿意。他正準備起身離去,卻注意到不遠的營門跑進來六七個人來,為首的那人正是三當家,看他們神色慌張,東張西望的樣子,好似在找什麽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