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進軍(第2/2頁)

吳軍禦營的行軍隊列十分整齊,大軍的兩翼是輕騎兵,他們擔負著偵查和掩護的任務,中軍則是由呂吳的殿前上四廂組成,這些身經百戰的勇士排成了密集的縱隊,背著一個十字形的木頭架子,架子上面整齊有序的放著毯子,行囊、水袋,分成兩段的長槍或者火繩槍,腰間還有佩刀,他們的皮膚被太陽的暴曬和狂風變成了一種黝黑色,仿佛鋼鐵一般。重騎兵們也在步行行軍,他們的戰馬是如此的高大雄壯,其肩部一般都超過了他們的主人的肩膀,馬甲、騎兵甲還有馬料都由一支專門的馱馬裝運,尾隨在重騎兵的後面。留在後面的是野戰炮兵和他們的火炮。絕大部分輜重糧秣都在吳軍戰船後面的無數運輸船只中。

這時,漢水突然拐了一個彎,本來靠近岸邊的丘陵上的雜木林變成了寬廣的平原,禦營的各路團隊嘩的一下湧上了開闊的平川。晴空萬裏,清風徐徐的吹向江面,陽光溜過鋒利的矛尖,臨照著曠野的爛漫鮮花。大片的原野出現在士卒們的眼前,無數面大旗不時傾斜旗杆,旗面掠過草葉,發出摩擦聲,便好似有無數人在鼓掌喝彩。

禦營的各個團隊隊形展開了。鼓吹手們行進在大軍的前面,不時發出渾厚的軍樂聲。心情愉悅的士卒們也不時齊聲高歌,歌聲回蕩於天地之間。仿佛整個原野都被樂曲的旋律所感染,和著人的腳步聲、馬蹄的踐踏、旗幟的漂浮,在震蕩起伏。受驚的鳥群,不時從草叢中飛起,在大軍的前方,振翅高飛,仿佛是一只特殊的飛兵。當音樂聲和歌聲停止的時候,只能聽到旗幟飄蕩的拂拂聲,馬蹄聲、馬匹的嘶鳴聲、輜重車的咯吱聲,仿佛鸛鶴的鳴叫。

呂方站在船首,凝視著兩岸的大軍,這是他二十年來心血的結晶,他的目光越過最前面的一隊騎兵,穿過地平線。整個大軍在緩慢的開向北方,就像那滾滾江河,惡浪滔滔,漫淹過田野、樹林。城池,在什麽地方都能感覺到這樣一支大軍的喧囂。但在漢水的北岸,還有一支大軍正企圖抵擋吳軍的前進;而在梁軍的後面,黃河的北岸,還有勇悍善戰的沙陀鐵騎;在沙陀鐵騎的後面,塞外萬裏無垠的大草原上,則是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的契丹人。

“你們都要被他所擊敗、壓倒、粉碎!”仿佛是在向冥冥中的某個事物發誓,呂方狠狠的自言自語道。

在另一頭,粱帝朱友貞和呂潤性的戰事已經進入了僵持的階段。在伏擊打垮了李復民的救援部隊後,王彥章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援兵——五千名步兵和兩千騎兵,雖然這比他預想中的要少了一半,但他還是盡可能大的利用了這個好消息。王彥章讓這支援兵白天到了後,晚上又偷偷離開大營,第二天白天又進來了一次。就這樣向那些正暗中注視著他們的那些土豪們誇大了他所得到的援兵數量,加上剛剛獲得的那次小勝利。大量的土豪倒戈轉向粱一邊,接下來湘中民變的消息讓這一切變得更嚴重了。為了節約兵力,呂潤性不得不收縮防線,他放棄了鄧城,撤回了樊城。吳軍在漢水北岸就只剩下一個據點了,它通過那道浮橋與南岸的吳軍相連。兩邊都陷入了相似的處境,各自在對方的腹地擁有一個據點——樊城和襄城;而這個據點都在對方的圍攻之中;所不同的是襄城的地勢更加險要;而樊城的守軍糧食充足,器械精良,和外界還有一道浮橋相通。

梁軍大營帥帳。在朱友貞的兩旁,十余名重臣正圍在地圖旁,進行軍議。王彥章站在地圖旁,相較於幾個月前,他的臉龐已經消瘦了不少,更顯得一對顴骨突出來,但那雙眼睛卻還是那樣精光四射,魄力驚人。

“陛下,自大軍抵達以來,已經三個多月了,我軍渡河破敵,取鄧城後,吳賊已經疲敝,而且漢水以北只有一座孤城,無有呼應,正是我輩大舉出擊,殺敵報國的時機!”王彥章的手指猛力的戳了一下地圖上的樊城,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