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之別

就在太平軍、撚軍與清軍內戰時,英法聯軍來了。鹹豐沒有“攘外必先安內”,而是做了抵抗,只不過既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又死愛面子,結果只能無奈地割地賠款,然後死掉了。

鹹豐掛得倒是輕松,卻給老婆留下了一個大亂攤子。

對慈禧來說,擺平顧命八大臣之後,接下來的工作重心自然是搞定洪秀全和張洛行。

慈禧心裏清楚,要想把屁股下面的椅子坐穩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定太平軍和撚軍,要平定這些農民起義,就必須用對人,用最能打仗的大臣去替她對付太平天國和撚軍。

慈禧的思路很正確,但她看中的幾個大臣都不是滿人,而是漢人,這存在兩個很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慈禧又沒病,她為何放著滿人將領不用,而是去提拔漢人?

答案很簡單,無將可用,無兵可用。

清朝的正規軍——滿軍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以及由投降的明軍整編而成的綠營,除了戰鬥力較強的“僧林格沁牌”蒙古騎兵是被英法聯軍和撚軍打殘的以外,其他幾支正規軍與很多王朝末年的正規部隊一樣,也徹底腐化了。

拋卻吸食鴉片不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合格的將兵,他們之所以當兵就是為了吃飯掙錢。

換而言之,他們把重要精力放在了搞第二職業之上。良心好的替人幫工、做點小本生意,良心壞一點的就敲詐勒索、收賄受賄,就和今天一些不良警察為了抓收入就以上路查案為名、行敲詐勒索之實一樣。

不知道為了什麽而打仗,只知道吃飯掙錢的軍隊當然是沒有鬥志的,沒有鬥志的軍隊當然打不了勝仗。所以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所以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成了楊秀清、李秀成二位先生登上人生巔峰的墊腳石。

第二個問題是滿漢之別。終清一朝,滿漢之別是橫亙於清王朝統治者心中的一道無法坦然面對的傷痛。

一起來看看清朝入關之後做的幾件大事:

一、殺人和剃發。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二、史上空前絕後的文字獄,敢用文字懷戀漢人王朝影射清朝的人,不管出自故意還是無意,統統殺掉。

三、歷朝歷代以來,對老百姓盤剝較輕的賦稅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從技術手段上看,這三件事情也就是大棒加甜棗;從心理角度分析,這三件事情透露出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心態就是自卑。

沒法不自卑。

大家再看一組數字對比就更明白了,滿洲八旗滿打滿算也就一百萬人口,可漢族有多少人呢?明末時的不精確統計表明,在一億五千萬左右。咱們把零頭去掉:一億對一百萬,這是何等的差距。

因此,清朝統治層是很自卑的,也正是這種強烈的自卑心理的驅動,才催生了一個著名的潛規則:壓制漢族,不讓漢人握有兵政實權。

但他們錯了,真的錯了,錯到因此而覆亡。

他們不明白,要想統治漢族占主體的中國,就必須融入整個漢族中。當你不能戰勝它,就該融入它。如果你把它當做你的敵人,那麽你潛在的敵人終將成為你的敵人。

雖說慈禧也不明白這一點,但慈禧作為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的實際掌舵者,她有責任把岌岌可危的大清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

這個世界上,敢將活馬當做死馬醫的人並不多,但年輕時候的慈禧正是其中之一。她對自己說:我可以選擇放棄,但絕不放棄選擇!我弱小時都能把“八大臣”扳倒,難道大權在握後還怕使用漢人嗎?!

慈禧決定乾綱獨斷,按照自己的辦法拯救大清江山,她要破格重用能幹的漢人。

她的麻煩很快就來了。

滿人親貴們手拉手,及時地跳了出來:你起用漢人,這不是要斷送祖宗兩百多年的江山嗎?!斷斷不可!

慈禧從心裏鄙視這些保守而愚蠢的家夥,她的回答冷漠而堅定:不用他們,可以啊,那就請你們上前線收拾爛攤子吧!

語出,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