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的科舉制

袁保慶死後,他的叔父袁保恒和袁保齡承擔起了撫養袁小四的責任,他們當時都在京城做官,於是袁小四也來到了北京。

他們把袁小四帶到北京幹嗎呢?當然是便於照顧,同時嚴格管教,逼他讀書。袁氏家族本來就是靠考科舉發家,那下一代自然也應該靠讀書踏入仕途。

袁小四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向科舉考試裏級別第二低的鄉試發起沖鋒。

不對吧?袁世凱什麽時候考上了秀才?袁世凱確實沒有參加過院試,但他花錢納捐買了一個監生(可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地位,學歷等同於秀才。

在兩個叔叔的嚴厲監督之下,袁小四的學業有了明顯進步,但基礎太差,總體的功力仍然有限。

17歲那年,戶口還在河南老家的少年袁小四只身回家參加鄉試,很正常地落榜了。幾年之後他又考了一次,還是很正常地落榜了。

舉人都考不上,可算是相當失敗。不過這也從另一面證明了當時的考試制度不大適合小四這種非主流人才,而中榜者多為迂腐庸碌之徒,這樣的王朝焉能不滅。

無論是袁小四,還是之後的兩位民族巨子蔣介石、毛澤東,都沒有什麽高學歷,甚至經過李敖先生的考證,蔣介石所持還是日本某軍校的假文憑。但這都沒有阻礙這幾位大人物日後的治國平天下。

所以這件事告訴我們:成績不好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別放棄努力,通向成功的路絕對不止一條。

但是,當時的袁小四看不到這麽遠,只能盯著獨獨沒有自己名字的榜單,暗自發狠:我一定要廢除這該死的科舉考試!

難以想象,這個想法後來真的實現了。幾十年以後,袁小四實現了這個千年以來有人敢想卻沒有人敢做的復仇計劃。

不過沒有正規學歷始終是袁小四心中的痛。後來慈禧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起他的簡歷時,沒有正經科舉功名的袁小四面紅耳赤。

讀書沒讀出名堂來,令袁小四汗顏和懊惱,但並沒有令他絕望,父祖兩輩從戎發跡的鮮活故事猶如一只無形巨手,將他推上另一條升官發財之路。

於是,他把以前所作詩文付之一炬,發誓道: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