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風雲200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此處要談的江湖,是一個秘密組織。

它的名字,或許看過《鹿鼎記》的人會有一些印象——“地振高岡,一脈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的暗語、武功高強的總舵主陳近南、混上了堂主位置的韋小寶……沒錯,它就是“天地會”,又稱“洪門”。

天地會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錯,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它的起源,只知道它大概出現於清初,或許是因為要反清復明,又或許是因為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反正就冒出了這麽個強力的黑社會武裝組織。

還好,這一切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生命力很強。

雖說清朝統治者一向很心虛,總覺得自己是塞外小族,人少力量小,對於有反心的非法組織總是堅決取締。可惜清朝跟所有的傳統王朝一樣,中央集權還做得不到位,能力有限,手腳伸不到最基層的鄉村去,而鄉間的實際當權者——鄉紳們又對這種破壞性不大的民間組織沒有什麽太大的熱情去遏制。

所以,天地會就一直像野草一樣,死而復生。

朝廷的鎮壓不僅沒有殲滅他們,反而讓他們平白生出了反叛性,在極個別懷有政治野心的家夥的挑唆下,一有機會,還真就反清復明地幹一下。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反清復明的大旗越扛越紅,比如白蓮教、太平天國起事都有他們的影子。

在這裏要特別表揚一下曾國藩,作為晚清帝國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居然也為天地會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前文說過,曾國藩作為一個懂得進退的謹慎之人,在功成名就以後,很擔心受慈禧猜忌,於是主動裁減自己的嫡系——湘軍,除部分人員改編為長江水師外,大量湘軍被遣散。

但曾國藩沒有料到,當慣了兵的人是沒法回鄉種田的,因此大量湘軍只好散落民間,其中很多人都參加了天地會,天地會越發壯大了。

家大業大就不好管理了,於是發展到後來,就出現了“三合會”、“青幫(清幫)”、“哥老會”三足鼎立的局面,至於“致公堂”、“三點會”、“小刀會”、“匕首會”之類的小分支也是數不勝數。

其實無論是三合會或是青幫、或是哥老會,乃至於那些小幫會,仍屬於天地會這個大系統。只是各個地方的幫會再也沒有了統屬關系,甚至一省一地的幫會,也是誰都不買誰的賬,各做各的龍頭大爺,只管自己麾下的一攤子。

力量太分散,打出去的力量就不夠強。

因此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天地會一系的幫會就再也沒有取得過什麽像樣的成績。因為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強度永遠戰勝廣度,就如同找到一個富礦來挖,遠比在各個貧礦中這兒挖一塊、那兒挖一點強得多。

沒想到時過境遷,幾十年之後機會又來了。清末,隨著一系列的戰敗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老百姓不僅地位越來越低,而且分攤下來的賠款也讓大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低,人們對清朝的統治已是日益不滿。

這時,一些精英人士站了出來,四處倡言革命,不過這些精英人士的聲勢雖大,但都是赤手空拳的“三無”書生:無權、無錢、無兵。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無一不是如此。

因此,團結各種反清力量組成統一戰線,便成了精英人士唯一的選擇。自然,聯合現成的反清力量——天地會系統,便擺上了他們的工作日程。畢竟幫會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最重要的是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力量很好、很強大。

嶽王會扛把子陳獨秀曾經對青幫做過一次調查。他說:青幫是上海最強大、最有勢力的團體,無孔不入,他們老頭子(首領)的命令效力強過官府,上海的秩序安寧也操控在他們的手裏……上海只有三百萬的人口,青幫會眾卻在五十萬以上。

幸好,從戰國時代蘇秦、張儀的遠交近攻開始,到後漢三國的諸葛亮聯吳抗曹,政治家們的口才一向很好。以孫中山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組織能力,搞定幫會還是輕而易舉的。

所以,孫中山後來公開加入了海外華僑組織的天地會分支致公堂,黃興也做了哥老會的大龍頭。至於蔣介石,雖然只是青幫的普通成員,但他有當龍頭的兄弟陳其美、老師黃金榮罩著。

自從革命與幫會產生了親密關系,幫會就有了特別的稱呼“會黨”。會黨為支持革命而慷慨助餉,在武裝起義時能沖鋒破敵,真是盡其所能,不過會黨也有它的劣根性——破壞強於建設。不知道孫中山他們能不能把會黨打造成一支鐵血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