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一漢頂五胡(第2/2頁)

清理掉於扶羅之後,大量的各種物資和人員馬匹源源不斷的通過新近建成的浮橋渡過大河北上,一路前往西河、太原、雁門等郡。一時之間,整個並州旌旗似海,兵馬連營。數不盡的各種物資和兵馬人員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的來到這裏。

除了公孫瓚帶著一支偏師在幽州作為牽制之外,高陽將手下的主力全都集中在了並州一帶。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南匈奴。

和西遷之後威震歐洲,日後打出了‘上帝之鞭’名聲的北匈奴不同。這些因為戰敗不得不投降漢朝的南匈奴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眼狼。漢室強大的時候他們溫順的猶如草原上的小綿羊。而一旦漢室衰弱之後,他們立刻化身為紅眼餓狼,瘋狂的撲到漢室身上拼命的撕咬報復!

百年之後的五胡亂華,最先南下開啟殺戮狂潮的就是這群休養生息,恢復實力的南匈奴!

高陽將首要打擊目標選擇他們的身上,不單單是因為他們的距離最近,而且還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相比於北方新近崛起的鮮卑等部落要差上很多。

高陽集結的兵馬數量多,裝備好,物資供給充足。但是大部分都是新近招募的軍士。而且就算是老兵們也大多只是參與過國內統一的作戰。一年的時間太短,他們的訓練還不是很充分。高陽準備用南匈奴們練練手,增加作戰經驗的同時鼓舞起士氣來。

這個時候距離大漢帝國上一次大規模出擊塞外已經過了百年之久。竇憲在燕然山上刻石勒表功之後的百多年時間裏,大漢帝國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北上出擊。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這是華夏民族赫赫武功的最高體現。後世有許多人都在論壇上說漢朝時候的華夏軍隊戰鬥力並不如古羅馬帝國,平日作戰只是憑借數量取勝而已。如果兩大古老帝國交鋒,必然是古羅馬帝國獲勝雲雲。

高陽對於這種觀點自然是嗤之以鼻的。許多人一直都說漢朝的人沒有古羅馬人體格好,這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誠然,從宋開始,華夏民族的身體素質快速下降,一直到清末的時候成了東亞病夫,這是事實。但是卻不能說明華夏民族一直是這樣。

在上古先秦,甚至更早的夏商周,乃至於黃帝時期。華夏的祖先們為了生存常年與大自然搏鬥,身體素質不行早就被淘汰了,更加不可能打敗強悍的蚩尤。將一個原本只是黃河流域的一個小部落,一步步的擴張成無比巨大的版圖。

無論是夏商周還是春秋戰國,一直都是中原各國吊打四方蠻夷。就連戰國七雄之中最為弱小的燕國都能在北方拓地千裏。蒙恬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余裏。”打的草原霸主匈奴人十余年都不敢南望中原。

至於衛霍等人的功績就更不用多說了。

竇憲勒石燕然那一戰動用的精銳騎兵甚至不足五萬。卻能做到去塞三千余裏,徹底打垮了北匈奴。直接導致了北匈奴長達數百年的大規模西遷。

匈奴人也是沒有辦法,身邊有著大漢帝國這麽一個能打的怪物,他們想不走也不行。留下來就是死路一條。

燕然山之戰對於整個世界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也間接的證明了被稱為‘一漢頂五胡’的漢軍戰鬥力要強過古羅馬帝國!

燕然山之戰後,北匈奴汗國的殘余部眾在大漠之中無法繼續立足下去,於是他們就選擇了向西漂泊,離開茫茫草原去尋找遠離大漢帝國的全新棲息地。

他們用漫長的時間遷徙到了萬裏之外的黑海北岸。當地的原居民西歌德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強大壓力,被迫向西侵入了多瑙河上遊一帶以躲避匈奴人。

原本住在多瑙河上遊一帶的汪達爾部落同樣也受不了西歌德人的強大壓力,只能同樣繼續向西侵入了古羅馬帝國。

最後,被後世一些人認為強過漢軍的古羅馬帝國終於滅亡在了被一層層擠壓的汪達爾部落手中。

或許會有人說當時的古羅馬帝國是多麽多麽衰弱什麽的,但是事實就是事實。大漢帝國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的手下敗將滅亡了古羅馬帝國,這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