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黃河死屍

北漢都城,晉陽,宋軍四面合圍,已經長達近一個月。

攻城之戰每日都在繼續,只不過規模有大有小,死的人有多有少而已。

這一年,宋帝趙匡胤剛剛四十一歲。正是他經驗、精力、智慧都已到巔峰狀態地年齡。他有雄才之略,更有放眼全局地戰略眼光。他知道。如今芶延殘喘地南唐、南漢、吳越、乃至明降實為割據的陳洪進都不堪一擊。早晚他會對上真正可堪與他一戰地強敵——北方的契丹。

所以,他來了。

他這番禦駕親征討伐北漢,雖然起因是因他反間計失敗,一怒之下生出北伐之意。但實際上以他開國大帝的心智怎麽可能意氣用事。

他醉翁之意自然是在契丹。他的目地就是要趁北國內部政局不穩,皇權動蕩之時,將契丹有朝一日南侵時的一個重要橋頭堡——北漢國拿下來。同時,也為大宋今後討伐契丹,奪回幽雲十六州做準備。

在他親自統率之下,大宋禁軍人如虎、馬如龍。一路西來勢如破竹。連一個像樣地抵擋都沒有遇到。就連北漢軍所謂地無敵將軍劉繼業。也是一戰即潰。望風而逃。北漢國地外圍州縣城池已經一一陷落在他地手中。如今只剩下這一座孤城,北漢最後地憑仗。

在這裏,他終於碰上了第一場硬仗,也是此番禦駕親征地最後一仗。

趙匡胤勒馬立於高崗之上。俯瞰著眼前搖搖欲墜地晉陽城。那座城就像是滔天巨浪中地一葉孤舟,隨時會遭到覆頂之災,卻總是重新出現在浪尖上。那城頭、城下,就像一台不知疲倦地絞肉機,在飛快地收割著人命……

戰陣經驗豐富地趙匡胤,曾經是前朝(後周)最為優秀大將,也是一個不肯無辜多傷人命地仁厚將領。他知道體恤士卒,也不是不知道用這種殘酷地手段強行攻打要付出多麽巨大地犧牲,需要多少人命去填,才填得平那條始終無法逾越半步地護城河。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得不快發,不得不搶時間。

趙匡胤知道,他此番北伐,契丹因為內部紛爭,反應會有所遲鈍。但是契丹大軍最終還是肯定會來支援北漢,這一點毋容置疑。

而此戰貴在神速,他搶的就是時間,他要在契丹大軍來支援北漢之前,將北漢攻克。

然而,北漢統兵大將劉繼業果然名不虛傳,正看準了這一點。所以實行堅壁清野戰略,收縮集中兵力於北漢都城,並且在都城中囤積了大量糧草,兵器,以及大量的守城器械,與大宋打持久戰。等待契丹大軍來支援。

如今,大宋兵力雖盛,最終肯定也能夠攻克北漢都城,可是否能夠在契丹大軍來之前攻克北漢都城,便成了此戰的關鍵。

天知道北國那個病弱卻不乏野心地新皇帝何時才能夠整合諸部,及時派兵南下支援北漢。

而在這種情況下,契丹大軍何時到來?以及行軍路線,誰人統兵?便成為極為重要的情報。

趙匡胤憂心忡忡地望向北方,望向那千裏長風、雄關漫道的大漠草原,那群化外野人,有沒有那麽長遠的目光,暫且放下內部的糾紛,為北漢解圍呢?如果不能盡快攻下北漢都城,他們又出兵來助的話,這一番豈不是又要無功而返?

趙匡胤悵望半晌,又回睨腳下這座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城池,這座城池遲早要陷落在他的手中,這座城池中的那個皇帝遲早要像其他的帝王一樣匍匐在他的腳下稱臣,可是,上天會不會給他足夠的時間一戰功成?

城如孤島,戰如雲,從山頂望下去,萬千軍卒,猶如一群群螻蟻。曾經,他也是這些螻蟻中的一員。如今,他已裹上黃袍,成為一朝天子。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不管他情不情願,這雙手必須得去染上那些鮮血,只因……他是天子!

……

……

宋軍圍困晉陽,大體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大營。也分別針對著晉陽城四個城門。

北大營北邊有條河,名叫汾河,乃是黃河在北漢國境內最大的支流。為防止契丹大軍從水路渡過偷襲,汾河中有一支數量不多的水軍戰船駐紮。

今日,這支水軍戰船駛出汾河,到達黃河中巡邏時,發現河水中漂浮著一個不知死活的人。因近半個月以來,沒有從永樂邊城方向有人來往,最主要的是大宋潛伏在永樂邊城,以及派出去的偵騎都不見回來。所以,水軍指揮使推斷這落水之人很可能是從永樂邊城而來,抱著僥幸心裏,便將這不知死活的人救上了船。

結果,這人還真是活的,並且從其懷中搜出了自家偵騎的令牌不說,還搜出了軍情。

沒錯!這落水之人正是葉塵。

很快,葉塵連人帶物被送到了統領北大營的統帥,命宣徽南院使曹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