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司(第2/2頁)

羅公明一臉贊賞之色,再度讓座,讓葉塵在客位坐下,羅耀順在對面椅子上陪坐,下人迅速呈上香茗,羅公明這才說道:“老夫與賢侄素未謀面,不過早在邸報上和小兒信中獲悉賢侄的消息,此次我大宋北伐成功,賢侄立了扭轉乾坤的大功。小兒跟著賢侄在與契丹鐵騎大戰中,也立了功勛。小兒能有你這樣的朋友,老夫十分欣慰。”

葉塵得到當朝重臣誇獎,連道不敢當,且因為羅耀順的關系,算是較為親近的長輩,更是有些不好意思。

有了這幾句開頭,再加上旁邊羅耀順時時插話,葉塵和羅公明兩人之間的生疏感悄然消失,羅公明對他的神情更是親切如自家子侄。

葉塵被羅耀順領來家中暫住,來見後者父親,算是盡子侄之禮。但羅公明既然號稱政壇常青樹,為官必然趨吉避兇,十分謹慎。且因為羅耀順的關系,他對葉塵這個下一步的當朝新貴也很喜歡,也很是看好,便忍不住對葉塵講解了一下當今朝覲之禮、存生之道。實事上,這也是羅耀順這麽晚非要領著葉塵來見自己父親的真正原因。

三人聊了大約一個時辰左右,羅公明微微露出疲態,便先行去休息。留下葉塵和羅耀順二人獨自聊天。

因為第二日一大早,還要參加慶賀大典,再加上二人這些時日行軍趕路,確實已經有些勞累,所以二人也沒說幾句,羅耀順便帶著葉塵去客房休息。

……

……

次日清晨。天空東側有了點微光,而西半邊的天空卻還是一片墨藍。

北宋初期,京都開封的皇宮,論面積並不算大,甚至遠遜於隋唐時西京開封的大明宮。

當年,朱溫在開封立都時,汴州早已為勝地,人煙輻輳,戶口已愈十萬,根本沒有大興土木的空間,只得把原來的節度使衙門改了改,住了進去。

而五代各朝,都是紛紛而興,紛紛而敗,沒有時間和財富在皇宮上下功夫。等到大宋建國,趙匡胤勉強將皇城整修了一番,想著擴建皇宮,卻因附近的民家反對,而趙匡胤又不想因此做出強逼百姓之事,所以最後作罷。

不過宮室雖然簡省狹促,但倒也沒有在門面上省工料。

宣德門為皇城正門,高近十丈,有五門橫列,“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雲之狀。莫非雕甍畫楝,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朶樓,朱欄彩檻”,實事上與其說是座城門,還不如說是棟修造精美的樓宇,故而也稱為宣德樓。

宣德門兩側又有兩座副門,名為左掖門,右掖門,形制比宣德門稍小一些。

宣德門後,是一片面積可容萬人的廣場,廣場之後的巨型殿宇便是大宋皇城的主殿——大慶殿。大慶殿位於皇城中軸線上,是皇城中最為雄偉壯麗的建築。但大慶殿只有在大朝會,或與之同級的朝廷大典才會啟用。如今日慶賀大典,便在這大慶殿舉行。

卯時剛至,天色剛剛蒙蒙亮,可皇城前的禦街上已經熱鬧起來。只因今天是慶祝北伐功成的慶賀大典之日。早在契丹退兵之日,開封收到消息之後,內廷便根據前線趙匡胤的諭旨,開始籌劃準備慶賀大典。

在京的所有從七品以上、有朝參之權的文武官員,都紛紛踏足禦街上,前往皇城參加慶賀大典。禦街上的各類官員,有身著金紫,隨從多達近百人的宰相和樞密使,也有單身獨騎的青袍、綠袍小臣。即便不算隨從,只論官身,熙熙攘攘也足有近千人之多。

當官員們陸續抵達皇城腳下後,都紛紛下馬或者下馬車。宣德門五道城門,平時慣常緊閉的正門,卻因為今日的慶賀大典,被早早打開。

要知道,宣德門正門,只有當天子出巡或是朝堂大典時才會開放。平時官員們皆是下馬從宣德正門邊的副門入宮。宰執們同樣走宣德旁門,不過宰執卻能獨騎昂然自入直入皇城,在第二道門處方才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