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黃河還是決堤了(第2/2頁)

姚恕是大宋開國以來第一個因失職罪被處死的,盡管趙普找的理由冠冕堂皇,說的話大義凜然,而實際上他自然是在公報私仇。

原來這姚恕本來乃是開封府尹趙光義的得力幕僚,趙光義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十分器重,開封府的許多方略,皆出自此人之手。姚恕在趙光義幕府中時間久了,便有些“主大奴亦大”的味兒,再加上趙光義與趙普勢同水火,所以他有時將趙普也不放在眼裏。

有一次趙普納妾,朝中官員都在邀請之列,姚恕前往赴宴,門人不認識他,競不予通報。姚恕一怒之下,話也沒留一句,便怒氣沖沖地拂袖而去。趙普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感到門下失禮,連忙派人找到姚恕,再三代自己向他道歉,但這姚恕卻不依不饒,執意不給面子。連去道歉的人都感到十分窩火,趙普由比便自然懷恨在心。他覺得開封府的一個小小幕賓竟敢對當朝宰相如此拿大,趙光義也欺人太甚。因此,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尋機報復,出這口惡氣。

後來,適逢趙匡胤為他的舅舅出任澶州知州選擇副手,趙普便極力主張派姚恕前往擔任澶州通判。老謀深算的趙普用的是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將姚恕貶出京師,以報一箭之仇,另一方面也借機將趙光義的重要謀士調出其幕府,砍去他的左右手,以削弱其勢力。趙光義當然不同意,他一再找趙普通融挽回,趙普卻決不答應。

趙光義的開封府雖說勢力很大,但朝廷官員的任命大權卻不在他手裏。無可奈何,姚恕只好怏怏不樂地走馬上任。

這一次黃河決口,損失慘重,這是老天爺賜給趙普一個報仇雪恥的機會,他豈能輕易放過?

再加上前幾日皇甫同被開封府陷害入獄,而本來站在他這一邊的呂馀慶,也在趙光義奸計之下,背叛了趙普,加入了趙光義的陣營。讓趙普這些天一直心中壓著一股邪火,在這種情況下,姚恕便成了兩派政治勢力鬥爭的犧牲品。

趙光義從崇政殿中走出,出了皇宮,回到府中,一路上只覺得心中的火苗子一陣陣亂竄,對趙普恨得牙根疼。他禁不住又一次想起三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與今日姚恕之事有些相似,最終也是以他敗北而結束。

乾德四年發生的馮瓚一案。馮瓚時任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趙匡胤對他非常賞識,曾稱“此人才力當世罕有”。

宋軍平定後蜀之後,趙匡胤便委派他前往蜀地,出任梓州知州。但到任一段時間以後,便有人告發他“受賕為奸”。趙匡胤向來愛惜人才,對馮瓚這樣一個極有才幹的官員,趙匡胤深恐造成冤案,毀掉了人才,就決定把他調回京師,由自己親自審理,然後再酌情裁處。

馮瓚入京之後,對他早有成見的趙普卻暗中派人在潼關截住了他留在後面的行裝。在檢查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行囊中藏著幾包已經包裹捆紮停當的“金帶珍玩”,貼著紙條,上面書寫著“送交劉罄”的字樣。

劉鏊官職卑微、名不見經傳,趙普當時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個人。可是馮瓚為什麽要向他行賄呢?派人一打聽,趙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劉鏊也是趙光義的得力幕僚。這一下子,趙普感到了問題的嚴重和復雜。馮瓚要曲意結好開封府的幕僚,這既說明他確有“受賕為奸”的問題,也說明他有意投靠趙光義,充其黨羽。

趙光義拉攏朝臣,網絡私黨,所用的手法無非兩條。一條是請客送禮,一條便是為人說情,開脫罪責。這一點趙普看得非常清楚。趙匡胤即位之初,有幾次要處罰過去與自己作對的人,都是趙光義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從中斡旋,婉言勸止。

這些人從此以後,自然對趙光義感恩戴德,成了他的追隨者。

第四卷 開封風雲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