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遼國的“一國兩制”(第2/2頁)

蕭皇後沉思半晌之後,說道:“皓月你先下去在你的皓月宮中休息,本宮把這件事情再好好想想。”

玉道香離開之後,蕭皇後當即叫來隨侍太監,吩咐道:“去青南山請張天師進宮。”

時隔一年多,張無夢再次踏入契丹皇宮,這意味著蕭皇後去年春針對太平教頒布的兩條禁令中,關於張無夢不許入宮的這一條已經取消。此事傳出去之後,必然會在契丹朝廷上下掀起軒然大波,對太平教在朝廷中威望的恢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

沿著上京皇宮清幽的石徑往上方行去,開路太監宮女小心翼翼的扶持在旁,生怕穿著鳳袍的皇後一不小心摔著了,而後面捧著拂塵凈水瓶的太監們更是踮著腳,低著頭,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遼國本是遊牧民族契丹族所建,但自建國七十多年以來,遼國朝廷始終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上面,為了保持原有的契丹民族性,極有智慧的想出采用“一國兩制”政策,特意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

此外,契丹國一直主張吸收之前的大唐、渤海國、五代、宋、吳越以及西域等各國各地呼名族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使得遼國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大唐朝滅亡後,中原和江南華夏國度一度勢弱,導致在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國家和勢力,及行走絲綢之路的商人,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而這一切,與契丹歷代皇室有意學習華夏文化和漢人朝廷的體制是分不開的。這在國家發展,名族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契丹國皇宮內的規矩,經過七十多年的學習,已經和漢人國度皇室的規矩幾乎沒有什麽兩樣,甚至在森嚴和奢華方面更有過之。

契丹皇後的臉色不太好看,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太平教出現在契丹國,並且成為契丹國的國教。即使她這幾年掌控朝廷之後,有意打壓太平教,但依然不可否認太平教在契丹朝廷中有很大的潛勢力,特別是與皇族之間那種牢不可破的特殊關系。

即使是去年年初,她以張無夢蠱惑皇帝,以致於皇帝病情加重為理由,力排眾議的強行定下針對太平教的兩條禁令,但皇帝依然對張無夢信任有加。而這其中的秘密即使是如今的她也不得而知。這一年多以來,她想盡辦法調查,甚至開口向皇帝詢問,可是都沒有結果。

就在剛才,皇帝見了張無夢所表現出的激動和親熱,讓她心中很是不爽。特別是剛才她讓張無夢拿出太平教修煉心法,張無夢以沉默拒絕,可是皇帝一發話,後者問清楚情況之後,便毫不猶豫答應了。這讓她心中更是不喜到了極點。

蕭皇後走到宮殿之旁,一株青樹緩緩垂下它的枝丫,輕柔搭在黑色的檐角上,相襯而美。

蕭皇後低下了頭,負著手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後她擡起頭來,臉上掛著一層自信的笑容,腳下卻是轉了方向,向著右手方一條山道上行去,那處山道的盡頭,隱約可以聽見流瀑之聲。皇宮之內有小山、有瀑布,這樣的皇宮在中原和南方各國可極為少見。

她身邊的太監宮女們趕緊沉默無聲的跟了上去。

山道數轉,來到崖畔一處青台,台上有一方涼亭。

蕭皇後指了指那涼亭,身旁的太監宮女們頓時沖了過去,安置繡墩,點了清香,打掃塵埃。

蕭皇後走入亭中,看著亭下溪水,對崖花草,站在欄邊,看著突然吩咐道:“都撤了,都退出去。”

亭內的太監宮女面面相覷,心想山石寒冷,如果讓陛下受了涼,他們死一百遍都難咎其責。